豆瓣评论

  • 海是天的颜色
    有什么能比诸神更高贵?回报诸神之爱。04-17
  • Balthazar
    看到短评第一,再去复核了一下,确实是这个问题,不过我猜大概是没有查原文直接回忆导致的偏差,而且不影响根本性的理解——不过作为经典阐释,其实还是蛮普通的,没有提出多新鲜的观点,只是把会饮中涉及的话题浓缩起来,从而展现得更为清晰,但是这种流动的写作所透露出的自信真令人羡慕。05-24
  • 旻旻
    爱的阶梯,是从斐德若、泡赛尼阿斯仅仅将爱欲当做一种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厄里克希马库斯对爱欲整全的割裂(从专家目光出发,爱欲被仅仅限定为身体有序的安排而服务的。专家/哲人,对应着狭隘和整全,不由得令人想到近代各种人文科学的分化)、阿里斯托芬则将爱当作植根于人自身的必然需求,并且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缺乏性,最终上升到苏格拉底的关于灵魂的爱欲,而哲学和爱欲之间的罅隙得以弥合。关于苏格拉底和阿尔喀比亚德之间爱欲关系的解读和与犹太教的爱欲的对比,苏格拉底的心理学,都很有趣。09-06
  • 亞歷山大裡亞
    其实写得还是很好的,翻译有点膈应。10-19
  • 村夫
    阿里斯多芬的发言太动人:渴望整全与完整。比较爱欲和权力意志,比较苏格拉底和尼采。肉体和灵魂的生殖:受孕与授孕。苏格拉底就是最高的爱欲的化身,爱若斯就是他的精灵。永恒的两对张力:对属己之物的爱和对善的爱;高贵(美)与善。诸神也爱美,因此他们本身并不完美。近代哲学的秘密:爱欲死了。being toward eternity.04-08
  • melodyye
    超级棒,“如果爱欲就是渴求,那么哲学家追求自己没有的知识可以被看作充满爱欲。” 11-26
  • 西希弗的石头
    秘而不宣地带入当代(美国)的视域,把《会饮》读活了。而且文笔真的很美。01-06
  • 百香果
    很有意思,想多看几遍。15/07 在他的书中,同性之爱、友谊之所以与希腊的政治生活,与哲学和渴求相联系,是因为,在当时既有奴隶、也没有女人在场。女人被约束在家庭之中,于是成为“生育”和“自然”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繁衍和秩序的要求,无法满足人天性中对于非秩序、非法律、非道德化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爱的渴望。于是,他们把这种渴望投射到同性之间,并认为这种渴望并非先天性的。但是,如果把原本的奴隶、女人都重新放在“人”的地位来看待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有更多的可能,友谊和爱欲,也无需局限于男性之间。女人是被规定、被教化、被局限于家庭之中,而非“天性”就爱好以繁衍和秩序为目的的“家庭”。同样的,孟子讲“女子生而愿为有家”,也只是中上层男性对于女性的想象和傲慢而已。10/0707-15
  • ✨Lachesis
    what a disgrace that I even believe in “being toward death” more than ever 11-01
  • 哭之笑之
    布鲁姆认为,希伯莱与希腊代表两种爱欲,前者信仰上帝的启示,服从上帝的律法,后者是哲人理性启蒙,自己为自己立法。《圣经》中的男女看重家庭与亲人,而希腊人则更看重城邦与朋友。后人总是生活在这两种看法之间,两者的冲突导致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危机。上帝的法谴责不顾家庭,以政治和思想自由为目标的希腊人则质疑家庭乃至法律。我认为,布鲁姆引入两希之争是不合理的,因为《会饮》中显然还没有希伯莱《圣经》的影响,更合适的应是礼法与自然之争,或者诗与哲学之争。当然也不够合适,最契合文本的应该是阿里斯托芬代表的“属己之爱(love of our own)”和苏格拉底代表的“善好之爱(love of good)”。前者是平等的爱,后者是不平等的爱。布鲁姆肯定知道,那为何要这么说?谁是希腊中的希伯莱,谁是希腊中的希腊?10-26
  • 无属格从句
    盛放(bloom)的《会饮》颂,布鲁姆(Bloom)作。腰封太美了…07-27
  • 砚一
    施派核心价值观~通过文本细读对《会饮》进行了重读~布鲁姆将爱欲置于修辞、政治哲学、神学、古今之争四个维度中进行分析,为了我们的灵魂,我们最需做的事情是比较苏格拉底和尼采的两个教诲,尼采的学生海德格尔说人向死而生,而苏格拉底说人向永恒而生。当苏格拉底说,人—至少最好的人就是爱欲时,也指同样的意思。苏格拉底形单影只,但是又和卢梭与尼采的孤单有所不同。尼采和苏格拉底之间的区别最终落到了共同体和相互理解的最终形式是否可能之上。苏格拉底相信言辞反映存在,在所有错误理解之上,可能存在一种理解,超越了语言,语言只是为了获得这种理解的一个工具。对尼采而言,语言不过是绝对自我个体的谜一般的表达,因此永远不可能超越视角而达到真正的普遍。苏格拉底的怀疑主义等于他的爱欲,是真实的人类处境,并提供与其他人接触的背景。03-10
  • 十四卷
    曲终人散时,苏格拉底似乎不是一个爱人,形单影只。阿尔喀比亚德真的爱苏格拉底,就像阿波罗多洛斯、阿里斯托得莫斯和柏拉图一样,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爱他。04-22
  • sisyphus
    翻译水平一般,但是Allan Bloom的光芒无法掩盖:)面对哲学之中爱欲的死亡,Bloom试图重新展现什么是爱欲(Eros),什么是Being toward eternity。爱欲这个话题充满了复杂的张力,诸如灵魂和身体、对好(goodness)或善的爱的区分。爱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Nature?Bloom指出,苏格拉底自身所具有的矛盾特质,本身就能够代表爱欲的复杂性。Allen Bloom的文笔让人读着十分感动,在经历了尼采哲学的冲击以后(定哥233),仿佛抓住了浪潮之中的一根稻草,让人重新思考苏格拉底所建构的哲学世界的意义。04-20
  • Kdn
    斗胆问一句这书好在哪……别的不说,p.73布鲁姆写月亮是女性,但是《会饮》190b处明确说明土地是女性而月亮是双性,而且这个观念在Philochorus和俄耳甫斯颂歌里都有,一个诠释工作有这么低级的错误真的好么……看了一下其他短评的引文,包括being towrads eternity什么的,实际上都是《会饮》原文/原意啊。还有些零散的:说赫拉克利特是nihilism、第俄提玛概括出“苏格拉底的”理念论等等。不过这些本来就有点争议倒是……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