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电子书
首页
读书
人文社科
理解媒介
反馈
书名
理解媒介
作者
马歇尔·麦克卢汉
格式
EPUB,MOBI,AZW3
评分
7
ISBN书号
9787544774499
出版年
2019-4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页数
595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标签
社会
传播
媒介
豆瓣评论
大时
这本书代表了欧洲60年代的高端文化主张——60年代思想家最伟大的成就是让他们的读者相信:凡是不可理解的,就是伟大的
03-24
Creative
从印刷术到互联网,下一个媒介是什么?我相信艾滋病永远无法治愈,正如我相信媒介永远无法延伸至灵界。
04-03
扒路君
难以理解的文字游戏和晦涩比喻让我有点排斥,导致很多次看不下去,除此之外,麦克卢汉的想象力和思考深度确实令人佩服或者说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人和科技组成的伺服系统这种语言和比喻。
08-07
朱诺
不好好翻译,不好好说话,买后悔了,呸
05-24
Qcie
麦克卢汉一定是穿越回去的吧!!!媒介即讯息,也影响着人的社会的发展!从媒介的发展来看历史也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呢!
07-01
颦儿
一本开阔眼界、一本构建底层思考的书
08-10
nishi_zzz
读过诗吗?那就用读诗的方法阅读这本书吧。不要去纠缠论点背后的因果关系,而应抓行所触所感,套用在自己的语境中,去体悟去思索。此书问世,最重要的学术意义,在于开拓传播学另一研究路径,即关注媒介本身,相信媒介功用不止于中介,也影响着人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针。
03-22
吴焚舟
概念还挺新颖的,但是整本书都非常神棍.... 就是只给结论,完全省略论证,难以接受....
06-06
哆啦大胖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媒介就是信息。在作者眼中,对于人类历史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传播内容,而是作为传工具和渠道的媒介本身,这些媒介改变了我们接受信息的方法,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重新塑造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感受,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这里的媒介包括所有能够延伸人的身体和感官的工具、技术和活动。媒介是人体功能的延伸。作者从心理学“自我截除”的概念,讲述了媒介就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来源,人们的发明和各种媒介,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使中枢神经系统达到一种平衡。同时,作者的前瞻性观点:他不仅预测到地球村的出现,还对人工智能以及知识经济做出了构想。作者通过信息本身的清晰程度,以及信息接受者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
05-21
simoncos
许多零碎的思索和素材不错,但恕我直言,这本书有点名不符实。
09-21
广东第一深情
麦克卢汉担任着介于福音传教士和搞笑艺人之间的角色。言谈不乏光辉,但只给结论不论证,经常语无伦次。这种知道分子的夸夸其谈再加上何的所谓翻译,达不到负负得正的效果。
07-21
howie.serious
1、我怎么能现在才读到这本书???2、总算读到这样的书了!!!3、以后要多多这样的书啊!!4、大师和经典,读1本抵得上10本。少而精,提升人生信息流质量,这句话绝对是相当严肃的;5、完美对接、印证和丰富了小能熊对工具、媒体、内容的理解和观念。表白麦克卢汉老先生~
08-01
恶鸟
600页的大部头,丰厚的媒介资料和论述,基本涵盖了人类史上所有媒介,语言也很优美,不愧传播学奠基人,称为比肩牛顿、达尔文的划时代思想家。甚至儿童教育的问题也一针见血。
09-19
小心人类
主题值五星,行文扣三星
10-04
致良知
翻了前面几章,这写的是什么东西,感觉作者是在梦游时写的书(我觉得翻译也应该背点锅)。作为一本社会科学著作,文风驳杂,行文相当缺乏理性思维,一段话读下来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虽然言之有物,但是所言之物真的让人很难产生共鸣。总而言之,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10-01
Bill
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几乎所有的传播学书籍都会提到它著名的三个观点:媒介即讯息,冷媒介与热媒介,媒介-人的延伸。而对它的评论同样极端:认同它的把他当做阿波罗的神谕,不认同他的就能把他看作是小区门口老大爷的胡扯。依我看来,此书的内容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书籍本身。(可能有些矛盾,但就是这样),不断的隐喻式的举例并非是为了说明观点,而是给印刷书籍这种冷媒介加温,烘托一种氛围,让读者的头脑承受非线性,不连续信息的狂轰乱炸。读者仿佛坐上一千零一一夜的飞毯,上一秒也许还在文艺复兴的透视画面前,下一秒就到了电视机前观看尼克松和肯尼迪的选举辩论。如果说其他书是4维空间的反映,那么这本书就是5维空间的写照,时间,逻辑,线性本身在书本并不重要。这就是他妈的电子革命,而这本书就来自真正的电子时代。
08-16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