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王一
    看到后面写兄弟姐妹的部分渐入佳境,尤其是沈从文出场后,这个家跃然纸上。10-31
  • Serah
    读罢《小园即事》,心里对充和先生的敬与爱便又多了几分。“最后的闺秀”或许太过于传奇和正式,不妨从充和本人的文字开始,还原她自己。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完了四十多篇时而像小说、时而像散文的小品,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古意和生机。张家斯文一脉,留与后世太多珍宝,远不止“四姐妹”的风华。至于为什么独厚爱充和,我也说不清楚,或因“一生冷淡存知己”,或因“一生爱好是天然”,总之,远远近近,她都在。新与旧,柔与刚,传统与生机,在她身上全然地协调着,古色今香,处处是自己。她说,“广大无稽的天地,尚不自以为荒唐,一条思想的野马当要让它多跑一点路。”这位女子骑在马背上,嘚嘚地驰过了百年光阴。而她的思想、人格、艺术,将跑得更远于百年。12-24
  • AMBER
    趁着张充和专场,一口气做功课03-21
  • 鸣鹿
    有不少珍贵稀少的图片值得一看,张家四姐妹可都真是才女。11-16
  • 小心麦兜
    文集汇编这种好似我看没什么感觉02-21
  • Summer
    满满的情怀和跃然于纸上的才情,这样的女人真有意思,像一本读不完的书。12-25
  • sky liu
    张家真是贵族,张充和亦是才女。文字中渗透的悠游、余裕气息,我只在汪曾祺笔下见过。非百年文化底蕴不能养出这股气。唉,佩服,而又羡慕。02-17
  • 如一
    笔触清丽又质朴,面有善意,心有斯文。06-10
  • Helena
    心心念念一本书,匆匆翻完,失望。四小姐的白话短文不能说不好但也就是过得去。太多的编者批语,可能是为了方便没背景的读者但是我受不了这种美文赏析一样的批语。更何况几个英文单词都拼错。一些旧文都看过,有价值的是又翻到不少新照片。10-31
  • 黄金时代的情怀。喜欢张充和。08-26
  • 蜜周
    高才情高颜值的一家,佩服。特别喜欢张充和写沈从文那篇文章,太有意思了~09-01
  • 石头摇篮
    1936年到1937年上半年,张允和与张充和姐妹俩都在《中央日报》做副刊编辑,两人都又写又编。这册《张充和雅文小集》中,一共收录张充和文44篇,其中38篇便是那两年发表在该报副刊上的“小品文”。还有3篇更早,发表在其父所创办、其所就读的乐益女校校刊《乐益文艺》上。文章不错,有的还很不错,但也架不住一口气读一个20来岁女青年的几十篇“小品文”。“编著”王道还篇篇点评。那种感觉很像刚读罢一篇浅显易懂的作文,还要再读上一篇语文老师极尽其详、极尽其细的作文点评。44篇文章中最好的还是她晚年写二姐,写沈从文的那两篇,但在别处已多次读过。诗词部分,王道很谦虚,注:“张充和早期诗词试析”。其实既然是“试”,不妨不试。08-07
  • memory
    这样的一本不算薄的“小书”,看的人掩卷唏嘘。期颐之年的张充和乃人之瑞了。可惜的是知之者甚少。看完这本书决定去买史景迁的那《合肥四姐妹》,对张家的历史知道得再多一些。用季羡林的那句话作为总结:叹时光之流逝,惊沧桑之巨变,心动神移,往事如烟,低回难舍,灵魂震颤。这种回忆,这种感叹,这种低回,这种震颤,难道不足以净化你的心灵吗?这种净化超过一切说教,超过一切义理。09-13
  • 给腐乳撒点盐
    “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快来!你乖,来!我替你比比看到我手杖那里?”看到这句真想哭,我的太婆或者祖母是不是也这样喊过我?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