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矾人
    精要在书第四章…03年的作品,其实可以想见其时其境对全球劳工研究的影响,现在来看,手段是朴素的,热情也是朴素的,nice try04-16
  • 虎尘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原始属性使得其对剩余价值的榨取成为永恒的主题,而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归根结底就是对活劳动的控制,通过帝国主义殖民掠夺转移产能扩张市场,通过生产集约化与有限技术革新强化不变资本与劳动分解,通过霸权主义金融殖民空手套白狼钳制全球产业,来使全世界为资本提供庞大的劳动后备军与垄断利润,将雇佣劳动制发挥到极致,用自动化大工业与劳动后备军排解分化劳动现役军,用死劳动降格活劳动,使资本完全控制劳动,劳动力完全屈服于资本,世界由此完全分化为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局限于有限经济斗争的工团主义已经行不通了,现如今无产者如何抢在垄断资本的前头来阻挡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与金融控制,才是问题的关键,先锋队政党与国际主义社会公有制革命依旧是历史的必然趋势06-18
  • Xiu
    理论框架和材料组织都很给人启发,其实我想作者这种从超长时段报刊文本收集数据的方法,装配上时兴的某些“计算社会科学”手段恐怕能减轻不少工作量,有没有类似研究途径的开展可能挺值得寻思和探索。05-08
  • 蓝色的天
    阿瑞基妻子写的。还是工联主义吧,其实很希望看到工人如何与社民党工党等结合的12-23
  • wutong0213
    “资本转移到哪里,劳工与资本之间的冲突很快就会跟到哪里”03-21
  • 显之
    研究方法对于传媒自由的国家/地区有用。07-04
  • 周飞
    这是我今年读过最好的社科类著作。05-27
  • 康一來
    資本主義全球化讓資本得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自由流動,同時,這也是一個讓先進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階級矛盾的一個過程,某程度上符合作者講的「資本走到哪裡,勞工運動就走到哪裡」,但是,作者把普選權(曖昧地不講社會制度,而且完全忽視馬克思主義中講的勞動場所自由)說成爭取福利的利器,明顯是漠視發展中國家實際情況。資本是最講國際主義的,美國推行資本全球化的工具多如牛毛,甚至能夠用來衝擊其成員國的國家主權,讀遍全書,未見作者有對發達國家轉移階級矛盾一事進行嚴肅批判,而且作者講到的與資本抗爭的勞工運動,並不一定與有共運和國際性質,馬工運與工團有本質的不同,不講馬主義與工運的連繫或運用(不講自在階級和自為階級的分別,指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高階段的列寧思想更是完全消失),難說此書是馬克思主義著作。07-27
  • 葱爆咸烧白
    IPE,不太懂,不好评价。但是一些结论挺有启发性。01-03
  • 电子厂进修员工
    绪论太精彩了,甚至感觉二三章的叙述配不上绪论。关于世界政治那一部分没怎么看懂,对世界史的了解实在太少。02-17
  • quasix
    本书初版于2003年,受当时新自由主义的冲击,欧美的劳工运动趋向衰落,所以一些学者认为,劳工运动步入了普遍的危机。贝弗利反对这一点,她认为从历史及世界范围来看,市场经济并未导致劳工的竞次现象,而是产生了“资本走到哪里,劳工运动就走到哪里”的持续抗争。她区分了2种类型的劳工抗争——波兰尼式和马克思式;并梳理了4种资本应对劳工运动的方式——空间调整、技术调整、产品调整、金融调整。世界劳工小组数据库是非常朴素而具有力量的劳工运动信息整理库!按照贝弗利的观点,近十年中国的资本发展速度和新闻中的劳工抗争数量似不成比例。所以这里再推荐中国劳工通讯网站,他们记录整理了大量的“中国工人集体行动”“工会改革”等相关信息,这种不成比例其实也不尽然。01-07
  • 豆友135411070
    因为身体原因,有段时间没看书。趁着单休,忍着剧痛一晚上看完,勉强算是体会了一下“痛并快乐着”。本书对工人运动做了一个典型受限于时代的预言。作者没料到互联网使市场环境大变,也没料到国际共运只是昙花一现;把市场形势的自然变化,理解为企业针对工人运动的共谋,也有点说不通;最后一章不讨论政府、企业和工人组织名存实亡的制衡关系,一直围绕国际大背景去说,有点虚。传统制造业事务的线性特点很明显,工人可以直接参与必要的环节。新兴产业充分利用企业间的分工,拆解了原有的生产流程,使基层员工无法通过线性业务,固定地组织起来,也就不足以影响核心业务了。人员流动性高等当代就业市场的特点,也使工人的自主意识和影响力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目前要发起工人运动,相对容易出效果的新兴职业,可能只有程序员吧。12-25
  • 君をのせて
    我未必认同这本书的政治立场,在劳动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范式带有过强的政治偏向,建立公有制的尝试会创造出一个比资本主义更复杂、更庞大的官僚主义机器,形成事实上的“行政管理专政”。我支持雇员争取权利,但不认同基于劳工关系的身份认同,事实上工人联合打出的旗帜也往往基于种族、宗教、民族和性别。但其精巧的研究方法、丰富的历史-社会视角比较、对业界不同行业生产特点的深刻理解,还是让我叹服,5星。03-30
  • 蝶蝶不休
    雨林烧了吗?社会主义下还有劳工运动吗?08-22
  • 夜落星河
    对我正在研究的主题有极大的帮助07-13
  • Solomon
    可以被归入马克思主义的一本书,但同时也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联系紧密。作者主要回应和反驳的观点是,全球化并不一定带来逐底效应,反而是资本转移到哪,哪的劳工运动就更加兴起,工人福利也因之改善。机制是两方面的,经济上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世界政治中帝国主义战争和权力转移。书中区分了两类劳工运动:波兰尼式(由全球化的破坏性而来,如国企改革造成的下岗潮)和马克思式(由全球化的创造性而来),其强调更多的是后者。在经验部分,作者关注了19世纪的纺织工业和20世纪的汽车工业,并对21世纪的主导工业做出部分预测(半导体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教育产业、个人服务业),此外作者还构建了世界劳工运动数据库。书中很多评述性的观点也颇具启发意义。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