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聚聚决意
    我曾经和费希特一样,期待永远朝向自身,更新自身的事件。但现在想来,如果事件要依靠对自己的神圣化才能持存,那么它不是已经走向堕落,走向反动了么?02-18
  • Jimmy47
    得到听书首先,他用“自我”这一个起点,把康德那里分裂的哲学体系统一了起来,解决必然与自由之间的矛盾。其次,费希特还把康德的哲学体系,变成了一个动态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三个环节,简单说就是自我、非我和限定,这三个环节分别对应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正-反-合”,或者“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 希特一生大起大落,但是他关注的核心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知识的基础,另一个是人的自由。在现实中,他号召德意志民族团结起来,为争取民族自由而战。在理论上,他把人的自由作为自己的理论起点,把自我自由地设定自我,当作全部人类知识的第一原理,从这里发展出一个按照正-反-合展开的逻辑系统。虽然面对很多批评和指责,但是费希特毕生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断完善自己的体系,不能不让人充满敬意。03-18
  • 42
    读序就够了,后面的循环论证实在没意思11-07
  • withinbeyond
    德国古典哲学真的……放进思想史供起来就好了。从知识图谱的观点看,领域的Ontology好不好,要看它是不是够productive。都2020年了,老树再发新枝是不可能的。08-01
  • 旻旻
    没有想象中艰深,反而论证精巧夺目,出乎意料吸引人。康德的各类二元论(感性/知性、思辨理性/实践理性、物自身/现象)也该以绝对第一的无条件原理:不能由任何更高的东西规定的绝对自我为出发点来统摄,这也同时是批判哲学的本质。然而,这仅仅是实践哲学所必备的基础,努力、冲动等概念皆由此出发,需要揭示感觉、物才能使得这种先验唯心论不堕落为笛卡尔式的唯我论。于是自我设定非我为受自我限定的东西、自我设定自己为受非我限制的。设定本身展现自我的绝对行动,而设定非我使自我设限又是实在性的来源,而实在性又可归为观念性。毕竟“无设定的设定”仍是设定。后半部将直观、感觉、反思等认识能力都纳入实践意义的冲动和努力之中,“自由”才是最为根本的驱动力和复归运动的指向。辩证法也因此将整全容纳入一个无限丰富的河流。读完意犹未尽02-11
  • 豆友156181590
    废话太多,废希特(过分了喂你)03-10
  • יוֹחָנָן
    费希特通过“自我设定自我”、“自我设定非我”基本原理构建起了整个实在界,实在全部产生于人的自我意识之中,观念性本身就意味着实在性,然而费希特的艰涩复杂的区分使得自己陷入到恶无限之中,但是他的对立统一的方法却对谢林和黑格尔产生重要影响。或许只有通过阅读德国古典哲学,才能知道人类的理性能够达到多高的高度。11-10
  • 一深
    费希特的哲学看来就是对康德纯批A版中”先验想象力“(感性经验与知性概念的联结,使二者的符合才有可能)的发展。但fichte的确走得太远了,因为对康德而言,物必定存在,人才能受到刺激而形成感官印象。这一点上现象学用”Es gibt“来研究”事物自身“,反而更接近康德。09-09
  • 阅微草堂
    读的很困难的一本书,我要写一篇关于这本书的书评!黑格尔的学术先导。正反合,逻辑学。04-24
  • LoveYumi
    这个认识论的形而上学领域将在黑格尔那里得到更精细的耕作。费希特罕有提到古希腊的时候,但他的体系相应着古希腊的思辨哲学的特征,尤其和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很像,不像其他著作中的范畴是先设定好,然后开始建立或说明体系,费希特的范畴都是在体系的说明中随之出现的。在寻求综合与分析的概念时,费希特的那种方式(他在书中不同处设定的那个X其实都是一种辩证关系)我认为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的二分法,后来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也即类似康德称为“建筑术”的东西,但费希特作了非常赋有思辨色彩的解释:在寻找向下分析的概念时,对立的概念已经在对方中设置了可以统一或综合的接点。费希特大概是最早地提出了实体是一种关系,他将一切都理解为一种关系中的存在。从斯宾诺莎到费希特开始的德国唯心主义,他们都需要设置一种绝对统一为体系的顶点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