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D
    对自己和周围人身份的认知困惑是很常见的啊。你是优越的边缘人吗?随和迎流是不好的吗?上帝造人出来是让人做规定好的事情,既然这样,无聊、痛苦、迷失都是没必要的。可能你已经在做梦了也说不定。03-15
  • Julia
    恰是在人最不可理喻的那部分里蛰居着一个伟大(但不一定高尚)的灵魂。一场人性实验,真是忍不住喜欢这小说!02-01
  • Particle
    爱与性的迷雾,并没有随着年岁渐长,而日渐清晰。sigh05-21
  • 艾克君
    我会让我自己不爱这个世界,仿佛是因为你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这让我产生了,也许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的错觉?05-12
  • 里十巽
    “因为带着爱意的目光 是一种孤立的目光 相爱的两人彼此隐形 爱恋的目光把她从世界之中抽离 ”摘录一段,连同红衣女主教,隐秘的信件 许多细节在我眼前无限闪回 以及她的脸12-02
  • ZXRunaway
    我只想要看着你。可惜你却不懂,或者说,你却不想。11-17
  • DEIRDRA
    在爱中我们确认了彼此的名字08-21
  • Proteus_Fan
    太喜欢昆德拉的文字了(虚实间的过渡,细腻的心理描写,节奏的把握)。不像村上春树那样故弄玄虚,也不像萨特颐指气使地说教,昆德拉在他精心设计的剧情和细节里,不露声色地布道,并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探索相对自己的未知。10-31
  • 刘简
    法语真是种有魔力的语言,是不是谁用它来写作写出来的东西都会神神叨叨的06-04
  • Mr_Q
    在爱情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两个身份,一个来自对方肯定的身份,一个自我内心隐藏的身份。每个人也都在扮演两个角色,一个对方需要的角色,一个自我需要的角色。在这些身份和角色之间,充满了感情的渴望与满足,试探与纠缠。无论如何,人毕竟只能是独立的个体,内心永远存在只向自己打开的角落,这些角落使我们成为自己,使彼此无法合一。对于潜意识,我们究竟了解多少,通过潜意识,我们能对自己了解多少。当发现不再了解对方,我们明白爱已经不在,当发现不了解自己,我们失去了扮演角色的能力。爱,能让真实变得虚幻,也唯有爱,才能让虚幻变得真实。05-12
  • 一样的耳朵
    昆德拉最温柔的一部小说03-05
  • 悟 劼
    读昆德拉是一种智性游戏。10-06
  • 临素光
    “男人都不再看我了。”孩子死去之前,她的“身份”是孩子的母亲;孩子死后,她从男人们的目光中寻找自己的“身份”。小男友充满爱慕的眼神很好,但还不足以构成她的身份。匿名爱慕者的信适时出现,点燃她新的激情,逐渐赋予她新的身份,让小男友感觉陌生,充满嫉妒的痛苦,以及追悔莫及。10-27
  • 岸光
    有一部分读高潮了 嗯 久违了06-30
  • 何适之
    2018读的最后一本书。我们被身份牢牢绑定,个人的,爱人的,我们渐渐感到厌恶它排斥它,甚至刻意在记忆的隧道中遗忘它。但它的保守安全却在最后时刻拯救了我们,丢失身份的一次冒险反而让我们意识到身份的可贵。12-30
  • 水星人阿嘭嘭
    更像是恋人之间揣测对方小心事的爱情故事,描写一如既往有着诗意的细腻,然而这个故作聪明的结局让我有一种被玩弄的感觉。06-12
  • 花惊寒食
    看了一部分才发现之前看过。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综合。而这一个个构成人的社会关系就是人的身份。剥离了这些标签和关系,人最终还剩下什么呢?人们习惯于面对各种人际关系使用不同的身份,心理和举止都有变化,那么当恋人看到对方不一样的面孔时,会不会觉得陌生?而那么多身份,哪个更接近于自我呢?我觉得昆德拉的思考,和他同时经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关,这两种制度都在不同面上加大了身份与内心自我的摩擦。对身份的一种思考,也是对定义的一种反对。同时对爱情的描述中又透着一种荒谬,虽然这已经算是作者的比较温情的故事了。在故事中人是很难理解的,语言永远是词不达意的,爱更多的是产生于自我的臆想中。最后结局我倒是还挺喜欢的。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