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其修
    宇宙论研究.17110711-07
  • 好朋友鸣鸣
    过程与实在,即,过程即实在(实体)很难评价,因为我看不懂。充斥着作者的术语,虽然在第一章有所介绍,但依然很难理解。通读一遍,已是极限。06-08
  • 觀心
    20世纪上半叶特产,既要宗教又要科学形式,就如同草莓馅饺子,草莓是好的,饺子也是好的。除了整体立意像个民科著作,具体内容也不乏令人扶额之处,我是没有这个能力从此书中获得一点养分11-09
  • 第欧根尼流向
    实在论确实是一条光明的自救正道,因此怀特海在前半部分是意气风发的。他从容地解剖着休谟“误置具体性的错误”,宣布撤销“这块石头的灰色”的直接经验地位,并用一系列可以在生物进化论、生物神经学、相对论中获得暗示性支持的隐喻耐心地修补因果关系,以将哲学的主题从“认识如何筛选世界”转移至“世界如何生成认识”。但从第三部分开始,怀特海同意识、情感、创造、灵感的缠斗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无法像对待物那样用上帝来担保纯粹潜能的势头,而不得不为人类自主的判断力将“命题”添加为新的实有,又不得不为命题寻求所以获得判断的实体依据:“激发因素”(微商既视感),在这方面胡塞尔做得更好。此外,文中被提拔至意识与道德前端的审美情感,应该更近乎寻求衔接于实体生理的“快感”。03-20
  • 非虛構
    書中主旨是以機體哲學取代傳統的實體哲學。懷特海的論點是,只有機體哲學才能提供一個澄清的宇宙,在這種宇宙中,過程、動態的現實性、相互依存性是直接經驗的基本材料。儘管懷特海對傳統的思維方式毫不保留,但他是在與過去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的對話中形成其哲學的。他認為柏拉圖的思想較之康德更詳細,柏格森較之黑格爾更可取;洛克比笛卡爾更接近機體哲學,他寧選擇萊布尼茲而不是亞里士多德。他認為西方哲學是對柏拉圖思想的一系列注釋。他試圖重新整理這些注釋的某些部分,而其他部分毫不吝嗇地刪掉。在西方傳統的所有偉人中,康德是他評價最低的,他明確表示,機體哲學是對前康德思維方式的再現,康德並不像其追隨者所認為的那樣具有革命性。懷特海的哲學是思辨哲學,是一種連續的、邏輯的一般概念體系,旨在為所有人類經驗提供一種範疇解釋。04-02
  • 这么近,那么远
    可以。“艾尔弗雷德·怀特海(1861—1947),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本书汇集了怀特海的一些重要演讲,主要是基于从笛卡尔开始到休谟结束这一阶段的重要哲学思想的发展。怀特海把世界视为一个能动的过程,认为世界不是重复、回返,而是演进﹑创新,实际或现实之事态在事态之流中彼此依存﹑相互关联和前后呼应,进化、发展、过程构成实在的本质,必须基于作为能动过程的世界来把握实在,弄清其本质。”01-05
  • 狼来了
    This translation only makes Whitehead more difficult to read.(翻译有错)07-19
  • 偏偏一滴水
    很难评价。朋友指点说这本书是「唯物到底是什么具体机制,又如何把唯心产生出来的」。我得品品。翻看完了,倍受摧残和折磨,似乎每一章的内容都是在怀特海一贯的思考路径在不同概念的展开。然后他的用词范畴体系是他所独用的——这一点增加了阅读难度。感觉的生成、作用章节刚好也是我前段时间想明白的事情。六岁儿子和父母对一个事物的接受、理解力不同,他们思路的前提中隐而不发的根基大不同。03-02
  • 陸鰅痷
    欲仙欲死。总觉得再坚持一会儿就顺畅了,就明白了。凭多年的阅历和底蕴,顽强读到最后,读者战胜了自己的好奇、疲倦、怀疑、惊诧,自身超越了理解、荒谬而成为一个新物种。作者在最后一部分的终极说明中爆发,而读者因为此前磨难而纯洁,升华了信念。给我自己读完这本艰深之作打五星。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