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豆腐君
    排版和创意很别致,缺点是故事有点千篇一律,比起出书,这种形式更适合报刊连载。竖排且紧凑的排版美是美的,但看完有点累。04-04
  • 木。
    手艺人的不容易 可惜慢慢的都会有被淘汰的风险03-16
  • 米田
    硕士毕业设计时,引用到的书目。终于能见到简体版03-13
  • 凡尔礼
    内页的设计样式令人惊艳,每个地方都有特有的工匠技术,会包装才能推广。01-23
  • 达达达的马蹄
    书本身很有意思,图片和故事都很精彩,但是竖版的排版实在是很考验内地人的眼力和习惯。12-02
  • 豆子的虚拟语气
    职人的故事和插画都非常棒!唯一的小遗憾是,有些内容想看到实物图却没有。里面的职人大都从事的是如今已经没有很好的生存空间的职业,制作的东西也是以艺术性为主,实用性为辅了,略遗憾。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那些小广告,让人捧腹。05-12
  • 1223
    M要带着去台湾走访采购。也是敬业啊。10-17
  • 阿梗
    说实话,手绘虽然很可爱,但不太适合这种书。。12-27
  • sleepy Mia
    如果是个专栏之类每周一期或是连载,会觉得非常好看吧……集合成册反而有种每一篇都大差不差的感觉……当然做得非常精美,心思很棒!04-02
  • 原应叹息
    大陆版把国父纪念馆改成孙中山纪念馆、给台北故宫加上引号这都是惯例,然而书中却没有把“政府”改成“当局”,显然并没有阉割彻底。拙劣的“翻译”和阉割毁了一本本来从内容和装帧上都接近完美的好书。05-06
  • 五月川
    版面太过于花,给我一种很缭乱的感觉.叙述基本是一种套路,缺乏新意08-19
  • instoj.
    在日本台湾很常见的用心做事的人们。这本书也完美展现了为什么纸书体验感无法被电子书替代的理念。装帧插图设计本身就已经是职人精神的既视感。唯一觉得不足的地方在于很多作品展示也用图画而不是实物照片,少了一些被传统工艺精湛度震撼的感觉07-16
  • 自娱者小五
    除少数六零后和仅有的一个八零后外,这本书提及的手艺人都有六十以上的高龄了,全书常见两个词:一个是“日据时期”,许多作品确实有明显的和风,大概台湾人在匠心匠气方面更多承袭了日本的风尚;一个是“冲击”,机械化取代手制工艺,只有帆布包、家具修补等少有的几样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惋惜但无奈。手工艺和先进生产手段争夺市场,逐渐没落是必然,这种失落不在今天也会在未来。我想,只有单独将其作为文化象征刻意培育传承,把学习与展示技能转化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职业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它,这看似矛盾,但如果真的对继承者们的精神面貌和兴味所在严格把关,也未必不是可行之道。书做得特别用心,看上去很美,可我不太赞同用手绘替代实物展示,熟悉的物什精髓尽失,不熟悉的完全看不出模样,遗憾。04-20
  • 小米=qdmimi
    这这这真是浪到了极致,买!03-26
  • 梦醒子
    两作者寻访匠人,两位作者自己何尝不是匠人呢?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