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个纪录片,作者的empirical interests and descriptions 是亮点。 让我看到围绕housing property而起的社会分层(the making of citizens),社区治理与话语实践(technologies of government)的具体案例。以前从来不把政府的口号或者说是执政理念当一回事,比如和谐社会比如中国梦。读到最后的social consensus 竟然觉得作者把这些话语和现实案例的连接很在理。启发我去如何去研究抽象的socialist dream。07-29
和我硕士论文的研究甚至结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作为社会学家,相比于空间,Tomba更注重“阶层”这一概念。同样,他对“消费”有所论述,但可惜的是他停留在韦伯/经验性资料的阶段,并未尝试将其与空间结合再理论化-something to work on..但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Tomba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学”视角城市研究的某种本质矛盾:它仿佛如持着显微镜般观察“世界”,但实则在语言的框架下变得狭隘而不自知,最终的结论,看起来更像是疑惑-对二元概念的模糊化,更多是(潜意识中)对现有语言的不满。或许,相比执着于“发现”,学者更应“创造”-作为社会活动家,(理论)艺术家,精神分析师。一言蔽之,变得更有趣些。。07-20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