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魏知超
    "正面"故事性强,但"侧面"才是精华。04-20
  • 胡文
    曾国藩为什么进可做大事,退可做圣人?1、视挫折为动力,蓄其气而长其智。(平生五大挫折)2、爱材惜才,以诚往之,心胸宽广。(与左宗棠等的关系)3、终身学习,以拙为先,心智开阔。(持续跨界学习)4、目标坚定,学做圣人,克己修炼。(立志和日课)5、和光与尘,公私分明,内圣外王。(成大事为先但又保持底线)02-20
  • 三年之后又三年
    他不想做一个永远正确的圣人,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或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生活在尘世中,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把一个历史人物写活这是需要多么深的功底,张宏杰最喜欢的历史作家之一。11-30
  • 范德一彪 2⊕37
    “”“以诚待人,以拙胜巧”,随着自己年岁渐长,越觉得曾国藩人生大战略的极端高明。人在江湖,聪明的人多,各类套路更多,但是真正成功者,还是靠口碑,靠自己多吃亏,靠多多助人积德,方能走的踏实长远。PS从写毕业论文到博士毕业,这本书看了大半年,漫长的学期06-10
  • 兔子杰
    大学时读过旧版,但奇怪的是这次读新版竟毫无似曾相识之感,不知是确实改动很大还是记忆模糊了。右侧面关于风水算命的内容与前面相比写得太差了,啰嗦冗长没条理性,与前面内容有诸多重复,且主观评论太多。正如刘瑜的跋所说,印象中的曾只是混迹于各地摊文学的成功学教父,而真实的曾最大的价值,就是亲身示范并证明了,以中人之姿凭借个人的精进与修行,加上一点点的时运,是可以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就一番伟业的。哪怕是在存在着历史局限性的条件下。偶像无疑了。11-23
  • 毛颖
    挫折是有才能的人最重要的学习功课。有才能的人善识人。但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别人的相处模式,改善处事原则是一项更难的事。看一则微信上说,先做圣人,是每个血气方刚的正直的年轻人先学的功课;而后是放下身段;最后要能让小人也为自己所用,这是至高的人生境界。此书可留之。12-12
  • 伊卡洛斯
    持续的了解一个人,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个社会;而决定成败的,不在高处在平处;不在隆处在污处。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处,耐得住烦。07-12
  • 张躲躲
    作为近代史专业的学生,看到曾国藩的书就停不下来昂O(∩_∩)O05-06
  • 傻冒叔
    不再把曾国藩作为成功学或厚黑学的典型来写,相对更加立体一些。语言也非常通俗易读。近期读完的三本关于历史的书,唐德刚写晚清,杜维明写王阳明加上这本,还是更偏爱唐老的。PS:柴静作序,刘瑜作跋。真是高下立现……07-29
  • 蒋lucky
    先说一句柴静的序写得特别棒,书的故事性很强,分不同方面来写,读起来有轮廓,曾国藩为我终生之榜样!10-11
  • S小苗儿
    提供了一个平庸资质的人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胎换骨的案例。(1)万事不怕难,贵在勤与恒 (2)人生有大目标,才能有恒,才能不计得失(3)一生遭遇五次重大失败坎坷,愈挫愈勇,屡败屡战,困境中成长(4)不怕迟,四十以后还能成长,贵在自知(5)适势、顺势、造势01-17
  • Aliceisali
    看完真心为曾公感到心力交瘁。做一个中国人很难。一味排斥官场的人情世故、迎来送往未必就能把事情做好。海瑞式的清官也未必有好结局。其实一个人大节上有原则,小节上有进退。就可以了。曾国藩在自律上真心已经快做到极致了。然而生于这样的乱世,确实有很多无奈。甚至到晚年,他都开始怀疑。自己做这一切的意义。02-17
  • 左思
    2014年9月14日读毕,曾国藩30岁立志成圣,这和他的思维和做事风格有关:(1)做事有底线,有儒家伦理约束,不会为利益不择手段,比如他不以当官发财为目标;(2)以柔制刚,而不是以刚碰刚,粉身碎骨;(3)经验主义者,做大事,而不追求清官的虚名;(4)坚持读书写作,并且是苦读,智慧愈苦愈明,他的见解独特,不迷信书籍,但是坚持从书中寻找思考线索;(5)思考方式综合和分析兼顾,既重视综观全局,又重视万物间的差别,从差别中寻找统一。09-14
  • 揽尘
    写出了一个立体的曾国藩。曾国藩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绝佳标本,其优点,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能量;其不足,映衬了传统文化无法自我超越的局限。曾之晚年,灰心绝望,他的绝望,表面看是对大清王朝气数将尽的绝望,再深一层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应对新世界的绝望。传统文化提供的精神资源、处世方式、社会管理技术,在新的时代捉襟见肘,若非西方资源的及时引进,真不知伊于胡底。11-16
  • 春天
    没读此书之前,曾国藩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个成功的厚黑学老头儿,精明奸诈狡猾,倒有点爱国心。读完才觉他也是这般可爱。憨厚刻苦勤奋,靠着顽强的自制力一点点成功。才觉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之坚持自我的不易。反正是越读到最后越喜欢这个老头儿。这么成功的人都如此努力对自己要求之严格,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书的最后一部分个人见解太多,不喜欢。刘瑜写的跋不喜欢。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