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lalakukululu
    3.5星,科普了一些纽约各区的近代史01-19
  • Robbin.L
    可以作为纽约city walk指导用书,要是能配上图片就更好了。12-12
  • 迷惘的人
    跟随着作者故事性的叙述笔调,打开google地图上纽约的街景,阅读着这座人类文明圣殿级别的大都会,在作者讲述的纽约历史与现实时空间不断穿梭,欣赏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与魅力。10-04
  • 梧叶儿
    本来想着一天看一章的,实在看的兴致盎然,一发不可收拾的看完了。看之前以为一个优秀的记者选择了一些下城经典的场景再结合个人经历抒发一些感想。看之后发现城市历史、规划律令、街道变迁、家国情怀、文化演绎、环球大事记等,以及最重要的是身为这个城市部落的人的发展,全都包罗其中。作者用清晰优雅、不落窠臼的诗意语言和深情款款的赤子之心,缓缓展现了曼哈顿下城丰富、浩荡、迷人的历史。11-09
  • MissTIF
    “这些建筑上的雕刻或装饰,每一个都可以站在街头被凝视、被感受、被阅读,而街头正是纽约生活中所有冲撞与惊喜的发生之地。”像是《带一本书去法国》的纽约版,前1/4足够精彩,文化散文融合纽约城市的近代史扫盲。对于新闻传播业和纽约不够熟悉,但是很喜欢里面文字的表达。纽约足够多元,足够包容,也一直在飞速地成长。02-14
  • Fan要坚强
    读到第六章 中文译本的地名还是让我有些困惑 12-25
  • mag
    作者从十六岁给time square电影院给门口换广告牌到如今知名的专栏作家,五十年职业生涯他都坚持住了,并且有一双善于观察一切的眼睛。纸媒的黄金时代真让人着迷。看他写许多地名觉得眼熟,看了看文末的对照表发现都去过,打算再读一遍英文版。这本书里浓墨重彩提到了美国新闻史上很精彩的几段历史,梦回百年前01-15
  • 私享史
    作为纽约的迷恋者,这本书我反复咀嚼过了。任何一个在某座城市的某片区域扎实生活过并对其迷恋的人,都能通过本书共情,你不需要去过纽约下城,也能懂作者在精准地表达着何种思绪和情愫。比如作者把纽约下城称作他的私人财产,这跟我在精神自传里说南锣鼓巷是我的主场一个意思。前五章有一种成竹在胸却信手拈来的气势,以下城几个代表性区域勾连出纽约几百年的大历史,五星无疑;第六到八章略显疲态,手法上陷入套路,内容上难免重复,加之第六章讲作者本职纽约纸媒发展史实在非我兴趣;但第九章无疑是全书超五星的华彩乐章,以作者曾经在下城的几处居所拉出了其亲身经历的整个纽约五六十年代高度醉氧的文艺生活风情画,就像我老说在什刹海晨跑偶遇过林兆华;第十章谈纽约七八十年代的衰败,再迷恋也别回避痈疮。中文版书感颇好,可惜缺了地图。03-05
  • 把电视机砸了吧
    浮光掠影般的描写,类似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文德斯的柏林苍穹下……02-27
  • 结里
    对纽约不太了解的人可谓阅读不友好,最后的推荐阅读部分最有价值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