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经济管理
财政中国三千年
举报
书名
财政中国三千年
作者
刘守刚
格式
PDF
评分
8.0
ISBN书号
9787547615812
出版年
2020-7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页数
501
定价
138
装帧
平装
标签
经济
豆瓣评论
晚八点的☀
将不同时期中华帝国财政政策、改革,原因与结果讲得很通透!
10-02
过期黄桃罐头
和十六讲比没什么新意
11-17
dimple
是西方文化霸权意识下对中国历史的讲述,又是一本把握不住自己立意的书。想象很美好,实践做不到。
11-15
邝海炎
同一本书,四个名字:《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家财帝国及其现代转型》,《何以帝国》,作者这样出书有点无耻。虽然写的还可以,尤其前面部分。
11-08
守中养和
答案在书尾,言尤未尽,但已极优秀。刘教授绝对没有让我这样的财政史外行失望。“时乎时乎,吾奋吾力”,刘教授确实做到了。
11-17
普鲁斯特别蓝
从财政的视角看,国企是广义税收,私企则是包税制。
08-07
DIFFERENT
作者堪称思想家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中国古代的财政发展历史,总结为从税人到税地再到税商的转变,从封建领主贡献到帝国人头税再到帝国履亩而税,最后到商业税的转变;就是从人口为资产到人口为合伙关系,最后到人口为主人的转变;详细分析了几次财政改革,不过这些财政改革只是加强了集权、制度化理性化,没有突破帝国界限,是官僚的自我管理;皇帝享有特权,那只能带来波浪效应,越来越多的官僚就会享有特权,根子里就是烂的,表面看的再好也是一时的;今天也很类似,没有全面的监督,只会是暗箱操作,而顶层想保持权力,只会用利益和刑罚控制官僚群体,而官僚群体的自我更新永远无法突破帝国界限,最终又变成一种古老的权力游戏;官僚的毒性深入骨髓,中国的早熟也造成了长期的保守和停滞;活力来自于对权利的保护,权利的保护来自于对官僚的监督。
08-10
纪夫
用财政学重新理解中国的历史,这是一本好书,敢为商鞅、管仲叫屈。以前的历史认识论只是从一个小限度进行叙述,没有用全面的眼光去解读全面的历史事件,这样的过去正在被专业史改变。
06-05
緋色の鮭魚
三千年,生产力没变化,钱就那些,这边多花点,那边就要少花点
12-19
vetter
盐铁大辩论相当精彩,帝国财政部分高屋建瓴条理分明,对近世以趋向现代性一言以蔽之到底有点敷衍,也是高开低走。
05-21
Lorraine
这本书好好看啊,条理清晰,内容是经济政治历史交叉融合,不只是财政,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规律也有更深的认识。了解下著名的事件人物包括盐铁大辩论,王安石变法,张居正等等。关键还有中西对比,很赞。比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大概懂点,但是一说帕累托改进,马上就领会精神了。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点,读起来格外的愉快。佩服佩服。//草草啃完了,一时吸收不了那么多,以后有机会再看。(o゚v゚)ノ
01-16
mindpixel
押韵总结写完了,今明天找时间补完注释。最近在看星座,随手搜了一下,不一定对,王安石是射手,司马光是天蝎,苏东坡是摩羯,蔡京是水瓶,张居正是双子。和同僚陪仁宗钓鱼,王安石吃光鱼饵,奇奇怪怪。不知射手有啥特点,想起在长沙公交上听过一首歌《射手座的雷锋,射手座的我》。
11-23
Grace
对我而言挺好的,能看下去,又有点收获
01-02
喀喇昆仑
刘有“三三制”的偏爱,比如城邦、帝国、现代国家三分法,人、地、商三种税柄,中华帝国三个阶段,收支、制度、价值三种财政危机。从政治史、制度史甚至思想史(这部分比较潦草)角度勾勒三千年财政史演变规律,挺有意思。
01-02
潘政
王安石太多,而司马光太少。让权力的归权力 让企业的归企业
11-28
神策中尉鸭
警惕一切以“千年”为论述长度的书籍。全部都是流于表面的泛泛之谈
03-06
Viva La Vida
财政功能有三:尺、泵、爪。税柄有三:税人、税地、税商。财政帝国有三:第一第二第三帝国,初兴成长成熟阶段。财政危机有三:收支、制度、价值危机。财政再分配有三:空间、时间、阶层。财政悖论有三:官僚阶层既支撑帝国又损害帝国;非正式收入体系既保障正式收入体系又损伤正式收入的基础;工商业经济发展既依赖于特权又受损于特权。制度历史上每次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即黄宗羲定律。当下财政焦点有三:房地产税、资本税、个税。
01-22
巴布工程师
9分,从"钱"的角度来讲中国历史,刘老师的这本书真是绝佳范本!(如果想省一点儿银子,也可以选老师编的大学教材《中国财政史16讲》,一样棒哟)
07-19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