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雁渡寒潭
    增补版。苏西太多方面比迪伦更出色。07-07
  • 非常好读的一口气读完。像一本记录了三年的日记,爱情是其中的亮点但不是卖点。算是了解到一些60年代的那个鲍勃迪伦,更多了解他第一任女友的 Suze.06-11
  • Acceptance
    虽然写的比较杂,但是对于那个年代的风情是很好的近身展示。让我感动的是,虽然有感情和利益的纠缠,他们两个没有说过对方一句坏话,能感受到爱和欣赏,而这爱和欣赏竟然是双方的,苏西果然不是也不满足于做一个名人身旁的小女友。她很有头脑,参与政治运动,自身也很有才华,更难得的是头脑清晰,对万事展现了一种淡然的态度。她在Bob身边不卑不亢,就像那张专辑封面一样,从来都是平等地并肩行走的。09-10
  • 大米荣荣
    是写给自己的格林威治回忆录。你们都喜欢Beaz,其实苏西小姐姐才是那个时代的真女神呀。她承认迪伦是天才,但“天才不是有道德的天才”。强调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到成就都独立于“情人”光环外的这一点,比迪伦更“60年代”。太喜欢太喜欢她了。05-27
  • 果冻儿
    设计太好了,无奈翻译(或者本来苏西的文笔就不太行)生硬,看了五分之四吧02-23
  • nrty
    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精彩的60年代,17-23岁的黄金岁月。苏西对诗歌、喜剧、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热情和投入,对迪伦的影响可见一般。“我很高兴我登上了那班地铁,并在正确的一站下了车。”08-19
  • SsssEcJoy
    跟Patti那本同一个设计师,封面真好03-11
  • 輕薄的假象
    读到苏西说自己在涤纶老师歌里扮演的角色的时候很感动,轻描淡写、不愿提及、但也并不介意自己扮演了缪斯女神的角色。她更愿意把自己从那些歌里抽离出来,否则的话,她说会亵渎了他的创作,使它们变得狭隘,而他的歌曲本是他献给世界的礼物,它们属于那些被打动、被认同、被找到精神契合点的听众。说出这样的话的苏西本身也已经很伟大呀。还有六十年代真好……为自己的思想而活,为自己的理想而活,为自己的信仰而活。想要的就去争取,活得深刻而且给后来的时代留下了太多。那群年轻人想要改变世界,并且真的做到了。02-01
  • 鸭梨山大榴莲
    过剩的创作歌手扼杀了民谣,使得民谣慢慢死于厌倦。02-13
  • 鲁闽
    虽然分为三章,但并非严格的时间顺序,有些段落前后重复,更像是随手写下的一些记忆碎片的汇编。这种文章,年轻时读会认为是流水账,年老再读可能就是吉光片羽,给一滴水就可以折射出彩虹,无需多言,这样恰好。中文封面不仅像英文封面那样有苏西和迪伦的合照,还为书名冠以“鲍勃·迪伦和我的故事”这样的解释,这其实违背了苏西的初衷,她是她,他是他。49页Old Spice译为“老香料”不如译为“欧仕派”,人名乐队名恐怕还是都保留英文比较好,译成中文又不都保留因英文反而不方便读者回头去找。反过来讲,中文注释不够,很多人名和乐队应该有更详细的注释。有一处把“公众”敲成了“全众”,还有一处文字错误(忘了具体位置)。最大的收获是,洗发露和沐浴露用完了,想去买欧仕派试一试。05-09
  • rock3
    非常好看的一本回忆录,关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格林威治村那些事儿。02-07
  • 琼林
    不知道编辑怎么选的封面照片,印刷质量加黑白处理,使Suze看起来像Dylan的妈!哎,两人这么多好照片。06-08
  • asuka
    苏西真好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真好啊。01-10
  • 把噗
    搭配《鲍勃·迪伦在纽约》一起阅读。04-21
  • 冷山
    她和迪伦相互依偎地走在积雪的琼斯街头,迪伦冻得缩着肩膀,苏西紧挽着他的手臂,一脸的幸福洋溢。甜美的爱情足以温暖人心,仿佛融化了那个寒冷的时代。ctmd为什么美好的时光总在过去。09-15
  • nothing传叔
    抱抱涤纶的部分无抱可言,不抱抱涤纶的部分太小确幸,强调红色家庭出身,但阶级认知不及格,左派幼稚病典型,情史避重就轻(也可能不想写,那为啥写这书),记事有头没尾。果麦生怕料不够,特意要加上“草絮封面、瑞典轻纸”的噱头,真是low穿地心。。。04-21
  • 安非我名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书店里,第一眼就喜欢,因为书名,因为鲍勃迪伦,一看要58,转身就去网上订了。到手的时候是星期四,翻看第一页就离不开了,甘之如饴,以至于今天早上六点酒醒来,就一定要把它看完,原以为是垮掉派的作品,我以为我会看到一个在格林威治村颓靡的迪伦,实际上这个由迪伦初恋女友写的作品远不是这样,这本书根植于时代,其中作者对于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看法与独立思考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更不用说她对待艺术的态度了。这本美国六十年代的非典型青春回忆录推荐给大家,译者陈震很不错,翻译得很有味道,既没有刻板翻译,显得假模假式,也没有丢失那种独特的美国文化韵味。以后要多读。题外话,这本书及前一本,让我看到了不同于古典派的长篇写作方式,值得学习。12-30
  • bookbug
    纵然是迪伦的首位真爱,是迪伦第一张大获成功的唱片《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封面女郎,是迪伦数十首经典歌曲的吟咏对象,苏西的这本回忆录却并没有把自己和迪伦的爱情往事当做卖点,至少不是唯一亮点。因为个性独立的她,从来就没把自己当做迪伦的附庸,不论是60年代的格林威治村,还是分手后几十年来直到当下,拒绝谈论迪伦被她身体力行着。她淡然和坦然回忆的,其实是自己放任自流的一生,是50年代麦卡锡主义阴云下美共和工人阶级家庭的成长纪录,是独立文艺女性的艺术自觉和情感自白,更是60年代纽约格林威治村的民谣艺术群像。那个让迪伦如痴如醉的文艺女生,那段令人怀念的如水岁月,那些令人向往的艺术人生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