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Leo____L
    有闲阶级的形成和差异化需求07-19
  • 鵬鵬 James
    19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学人都普遍有繁琐的毛病,社会学尤其严重02-03
  • TungusOverlord
    19年No. 87未开化社会:平易相处的生活形态向掠夺型生活形态转变;动因是技术知识和工具使用上的进步;产生一种带掠夺性的文化阶段,劳动出现分化:功勋(战斗与掠夺)和杂役(生产性技能)/男性与女性的分化;财力攀比的动机是人类社会累积财富的主要动机;掠夺型之后就是财力阶段,这时有闲阶级制度终于成型;炫耀式休闲;炫耀式消费;非歧视性利益/歧视性利益(准和谐相处/和谐相处);有闲阶级是社会上的一股保守力量;制度的来源——心理动机、习惯;有闲阶级特征:金钱浪费与带歧视性对比的规范;09-15
  • *ST狩衣
    炫耀式休闲:时间消耗在非生产性活动上;炫耀性消费:非为生计而纯属展示支付能力的挥霍。由此二概念可延伸出:a.代位休闲和代位消费:妇女代替家主执行有闲阶级职能,令誉归于其家庭。b.鉴赏力:阶层标志精细化,使得培养辨识力需要更多休闲时间和鉴赏花费,唯有闲阶级方能承担。c.生活:有闲阶级为何种生活可称为恰如其分或尊荣树立标准。d.品味:被评价为美丽的事物首先受到炫耀性消费的筛选,越是昂贵、非实用和低效的越能享有尊荣。e.服饰:有闲阶级强调自己不事生产,从服饰上显示这种穿着无法投身于体力劳动,如高跟鞋、裙子、长发;妇女肢体的毁损,如束腰、缠足。f.高深学养:文科无效率、耗时费力,学得不到家又容易被察觉,可作为负担得起炫耀式休闲的表征。g.有闲阶级的掠夺型气质;第九章往后比较扯。06-10
  • 曾于里
    提出一个颇具阐释空间的概念,放诸当下中国某一阶级贴切不过05-13
  • venus
    有恒产者才有恒心,金钱文化05-08
  • 江海一蓑翁
    关于阶级与阶层研究的必读之作。相比于马克思从生产资料占有和经济地位角度分析阶级分野,凡勃伦的分析方法更接近于韦伯的路径,即从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角度,考察阶层之间的区隔。本书提出的炫耀性消费与炫耀性休闲,基于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而得出,已经成为社会学领域的经典概念。今天再来读这本书,会发现中国当下的很多场景,跟书中的记述有似曾相识的感觉。05-12
  • Dear-mushroom-
    这本书太过犀利,把人性剖析的一丝不挂。以后每次再因为嫉妒与攀比把自己逼到癫狂时,就把这本书再看一次,提神醒脑,专业解毒。10-25
  • 功夫熊猫小碗熊
    如说马恩重视资本主义中的产权、利润和剥削所造成的阶级分野,维氏则着眼于消费、文化、炫耀与浪费所形成的阶级封闭。在维氏等老派制度经济学者看来,或许经济学完全不应成为独立学科:经济制度首先是人性冲动、其次是文化竞争与平衡、再次是历史沿革所演化结晶形成的心理惯例,近现代人的经济性中包含着动物本能、远古历史习惯与工业社会生产与消费特性,不能脱离人性而谈经济。有闲阶级的历史—人类—文化发展,从远古时期的打猎炫耀,到近现代的资产累积、纵欲消费、竞相奢华,再到工业高度成熟阶段的资本竞逐、文化圈子,既代表社会发展的前沿,又时时复兴蛮荒竞争与力量冲动。维氏最坚持的观点是高度发达工业社会中金融资产和职业经理圈子的自私逐利、操控生产、大肆广告和奢华消费,其实在消减工业生产需要的超然客观风气、精密追求和职业精神02-06
  • 诅咒审查
    有闲就是远离一切体力性、物质生产性劳动;攀比是所有权的根源;以此为核心演绎,一切管理学、科层制都是以多占有资源为目的的掠夺。小清新、文青们可以去shi了。这个版本的翻译貌似不是很符合大陆阅读习惯,磕磕巴巴,令人有点难以抓住重点。四颗星是给凡勃伦的。08-21
  • 熊里的小木屋
    这本书的翻译给人感觉不是很好。《消费社会》是分析了这个社会经济结构。《有闲阶级论》分析这个经济结构产生的原因——人本性里的攀比。(每次分析一个社会问题到最深层,你都告诉我是因为人的本性……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