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阿贝尔
    最近刚刚读完《杜甫评传》,杜甫的诗中,最喜欢的那部分就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诗,尤其是反映社会现实部分的。王计兵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秉承了中国诗歌叙写社会现实,描摹人民生活的传统,在他的诗歌中,外卖员,环卫工,建筑工,保姆等等成为诗歌的主体,他用诗的语言,记录他们的生活,情感,喜怒哀乐。他的诗歌同样是自己生活的再现与感悟,十几年的引火练笔磨练了他的文笔,精炼准确,饱含真情,他的诗歌总是能最精准的命中人性中最软弱的那部分。05-27
  • Dearlst
    一些很少出现在诗里的意象,一些直击心灵的比喻,一些过于苦难和真挚令人不忍停留的篇章,我要说文学太伟大了,和生活斗争的人太伟大了。05-25
  • Toyte
    多少人一边在心里辱骂着平台的贪婪和奸诈,同时又在狂风大作的夜里或者雷雨交加的下午下单外卖。并且如此坚信着,倘若没有自己贡献出去的欲望,反而可能令他们失去工作。在温暖的房间里想象着自己也是千千万万个外卖员生活的推力,却不必替他们承担任何风雨,因为总有人相信,他们付出的那一点微薄的金额,正好抵得上每一路的挫折。于是这个世界就像是一个“万恶的资本家”编织的梦,撇清了每一分罪恶。当一个人的生活条件,让他觉得写作是一种羞愧之事,可又不得不写时,文学就真的降临到他身上了。而如果外卖员存在一个生存困境,那个困境裹挟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那么就去读读这首诗吧:“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03-09
  • 齊克斯尼力佐飛
    朴素的想象力和文笔,出来的效果却很不错的,虽然我不是太喜欢他写的那些亲情的题材。其中有一首诗让我比较触动,是说他女儿怂恿他去跟老母亲说妇女节快乐,但老母亲不理解这个平白无故的节日,因为他母亲就是最苦最难的女性,嫁人后成为劳力,中风后成为病人,进入风烛残年。他懊悔地写下“这一生除了身体,母亲啊 您竟和女性毫无相关”、“在这女性天堂般的日子 拨下了通往地狱的电话”。04-20
  • 八月
    唯一一本一边裁一边读的书。很难想象他是如何经历过这么多还能写出这些诗歌的。想起来《我在北京送快递》的作者胡安焉说的,不是外卖员、快递员、家政工人在写作,而是他们首先是写作者,然后他们从事了不同的职业。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具有何种身份,他们始终是具有阅读和写作习惯的人。(购于人间食粮书店线上店)08-01
  • Nébuleuse
    真诚可抵万钧之力。他随身携带的王村庄是一粒药片,他随身携带的诗也是。清白有很多种,白纸是一种,白骨是另外一种。有好几个清晨因为朴实的诗句失声痛哭,怎么能不去悲泣一个这样柔软的灵魂。傍晚的时候,我翻开诗集读给她听,寂静之处,听一个在风里赶刀,骨里赶火的人,听一个半生过去把名字都跑丢的人,写下的诗句。此刻我的异乡升起炊烟,此刻我也是一株倒伏的麦穗。03-30
  • saff
    在有点意思和这也能出书的疑问之间反复横跳01-07
  • 的确良夏衣
    单从诗的本身看,让人拍手叫绝的诗句并不多,但其中对生活的耐久力让人佩服。01-16
  • Kify
    想到了陈年喜。生活才是诗最好的题材。生动的比喻句。04-18
  • Pluto&Piaget
    几乎每首都是结尾最好。喜欢作者忽然自觉坚强的片段,我也是会偶尔忽然自觉坚强,在麻雀(鸽子)、火车(地铁)、刀具(公文包)上忽然看出自己的边疆。真的很奇怪,这一年来见得越多就越觉所爱“专注而狭隘”,是地球上最小的村庄。R线呼啸,如马群腾空嘶鸣,也在这样的满城的尖叫中,我更想起那些“柔软晶莹易碎”来。做个外乡人原来就是这种感受——我终于体会这种感受:贫瘠,愧疚,虔诚,阴沉,高贵。做个外乡人原来就是做一处“人间之误笔”的感受!05-27
  • mykite
    有些诗,有些句子确实很有灵性,也很灵动。但大部分的意境很浅,诗意很白,很难称得上是诗,不过是一些断了行的句子。单从文学角度看,不该如此高度。可能是时代已经不是诗歌的时代,再加上作者的身份,才会有现在的热度吧。所以,文学还真是要结合时代去理解。但标准不该降低。01-08
  • 蘇蘇
    把父权制下的糟粕歌颂成传统文化和爱情,这就是底层顺直男的局限性。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生活不堪重负,苦难往往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01-21
  • 和黑影
    符合我对底层男性的刻板印象,坐实偏见。最恶心的是那个 父母爱情11-30
  • 大只
    有的人是以写诗为生活,有的人是用生活来写诗。前者容易困在为诗而诗的牢笼,难免曲高和寡。后者则会陷入重复自我的窠臼,过早开掘殆尽。但在这个时代还有人喜欢写诗、能够写诗、不怕写诗,不管他是哪类写法,我们都可以不矫情、不羞耻、不拔高的,认真的、严肃的、充满敬意的称他们一声:诗人。王计兵就是这样的诗人,他和陈年喜、许立志一样,处于同一个谱系,共享同一种待遇:一开始被人以猎奇的眼光发现,但终究可以凭自己的作品站稳,特别是在使用精巧的比喻来构建生活的陌生感上,他们都有着惊人的敏感与亮眼的表现。虽然他们也存在一样的弊病(譬如重复的元素、技巧、情绪过多,题材的挖掘经常止于浅表,细节打磨粗率,等等),但在粗粝的生活面前,这些苛责似乎暂时可以忽略。——因为只要他们还在继续写诗,这本身就是一首最好的诗了。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