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殷安
    对社会事件、摄影、电影、书籍、人物评论简介很受用,学到了很多。专业人要有专业人的知识,否则就不要轻言国事。04-07
  • 心猿意马
    严格来讲不能算是一本书,只能说是一些随笔一些很有启发的想法,后面的一些篇章也收入了城市中国的逻辑。随意的写作而非学术的,带来的是更多的人文关怀。11-23
  • 江南词
    学术随笔娓娓道来,人生随笔令人动容!09-26
  • 桃香
    一本不同时期的学术随笔,休闲放松的好读物。“冷峻的剖析社会是社会学家的职业,但如果不是因为对人类社会的爱,社会研究就没有意义”,封面的话让人肃然起敬,感受到社会学研究的担当与责任。04-25
  • 赤贫的精神
    还行 提供了一些新思路07-20
  • 再会故梦
    说到底,社会学或什么学,其本身不过器物而已,无论是批判的利器,还是描眉的画笔,都须附着于人的灵魂,才能作用于社会社会学者要揭示社会的异常性,必得具有对人类社会的正常性的向往和想象,如此才能有对非正常的敏感,有对现状的不断追问。06-30
  • 惘随
    读过三分之一,说真的!社会学人在公共领域发声的还真不多!所以力挺!01-31
  • 一只大鱼
    社会的风景(外五则)、爱知世博会上的“中国之谜”、和影像解读一章节赞!09-28
  • kabaili
    很喜欢东京物语观后感,感触细腻,关心百姓疾苦,文字朴素真诚,足见陈老师的大师风范。03-08
  • seiko
    没有《城市中国的逻辑》读起来眼前一亮09-04
  • 壳壳壳
    喜欢。很多问题感同身受。06-16
  • DK-申彻
    封面上的话感动了不少人。03-17
  • 何许人野
    当政府所有的思考逻辑仅限在经济学维度上,不关心人,不管人的生存状态,那是不是可以说——“城市,难以让生活更美好”?07-01
  • SSSSu
    201304. 「冷峻的剖析社会,是社会学家的志业,但如果不是因为对人类社会的爱,社会研究就没有意义。」就像当初"遇到"刘瑜一样,不同的语气,多了点儿上海人的矜持气,却也多了点在日本修学社会学积攒下的踏实感和真诚,在这个年纪遇到她比当初还恰好。#这样的评价绝对是怀揣私心的#04-04
  • Rosella
    学者的通俗写作难免有浩叹体,青年和城市是研究本行,写得就好很多。但社会学者的公共发声非常重要,因为有些社会现象,不能在冷嘲热讽中过去,只往法学、政治学、经济学溯源,对普通读者的门槛要求高,而且还容易迷失。看看现在舆论都它们“争夺”啦,替学科不开心呀。怒加一星!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