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Melisa J
    乾嘉时期学人交游部分很有帮助07-11
  • Aaron
    本书又名《清代冗余士人谋生史》。“宾”消“僚”长,地位提升,多国体系之力也。01-28
  • 少年张浚
    扎实的研究,也是相对比较宏观的研究,直接开启了后续统一领域研究。由于作者对史料阅读涉猎极广,且研读较深,所以诸多后续研究并未超越。02-21
  • 冰糖葫芦娃
    补充了“文幕”在学术和文化方面的贡献,另外州县幕府和督抚大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12-14
  • 摘夏
    总体还是介绍性质的,看在是二十年前论文的份上,加一星09-27
  • 成西奴
    感觉重点仍在学术史的梳理而非游幕,章节设置四平八稳,材料扎实,还是没有解决我对清代幕府生存状态的困惑11-16
  • 无心恋战
    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相结合,对有清一代的幕府现象进行研究,揭示出清代学术史的一个特殊面向,从纵向上勾勒了清代学人幕府演变的轨迹,从横向上描述分析了清代重要学人幕府,可以为一些特别的学术现象(比如汉宋之争、段顾之争等)提供大的学术背景,最后综合分析了清代学人游幕和他们的学术活动,比如学术交流、撰著等等。虽然史料钩沉丰富,但很多流于铺陈,成为个人简历汇总,与《宋案重审》不可以道里计。(阅读时间:2021年9月25日-10月31日;自评:7.8;推荐指数:★★★★)10-31
  • 长河落日
    资料丰富,论述扎实,文风洗练,此当为治学典范09-20
  • 愚公
    尚小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本书是其博士论文修订而成,内容是关于清代幕府制度和清代幕府中的学者及其学术。作者按照清代时间顺序介绍了自明末清初到晚清时期近三百年中的地方督抚幕府中的学人,并对其学术和思想进行了介绍,是一本资料翔实的资料书,从内容上,是将清代督抚和幕府成员的传记资料分门别类进行了统筹安排,又将幕府学者的作品进行了分类梳理。从学术史角度上来说,本书可以作为清代学术史的补充性介绍来看。总体上说,本书并不是一本分析见长的作品,而是一本以梳理清代学术史资料见长的著作。04-18
  • 1N
    在前“e考据”时代,以一己功夫,爬梳近千种史料,辑出顺康之徐乾学、李光地,乾嘉之毕沅、阮元,道咸之曾、李、张等有清一代14个重要幕府中数百位宾僚事略,为全书中章,堪为《清史稿》“补幕吏传”。首章论清代学人游幕特征之“三变”:幕有内外之分,除协理文书刑名钱谷河工等政务之外,清初以修史为名,康乾重学术编纂,道咸则复归经世。而其功能演变也使任用方式由延聘渐向奏调、檄委并行转变,从而导致官幕关系发生“宾”消“僚”长的变化,进而为民初文官制度改革之雏形。如书中引郑孝胥记张之洞居高临下“面试笔试”,与前期礼贤下士已不可同日而语。末章论清代游幕之于清代学术的传播、撰述活动及大型学术工程的深远影响。似更值得深入发掘的是,透过学术和事功的背后,从社会史角度窥探清代游幕学人个体之生活史、心态史,或可补为一章。06-10
  • 江海一蓑翁
    北大历史系尚小明老师二十年前博士论文的增订再版。当年这篇博士论文,曾经荣获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当年北大文科仅有两篇博士论文获奖,可见其在当时获得的认可程度。在几乎没有前人参考文献的情况下,尚老师发扬“坐穿故纸堆”的精神,硬是从各类清人笔记、文集等第一手史料当中,搜寻到大量关于游幕学人的材料,采取精心编排的框架和严谨细致的分析,组合成这部煌煌近六十万字的大书。其史料搜集与辨析能力,对于史料组合、分析的不俗史识,以及甘于寂寞的学术精神,今天再读,都仍然让人感佩不已。05-22
  • 云归
    2019年第一篇博士论文,读第一章、第三章、结论,第二章挑了感兴趣的几个。我从宋案重审开始关注尚小明老师,现在又读了这本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获奖作品。此书引用材料丰富,提炼能力较强,对清代幕府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观察。能让周一良和龚书铎为之作序,足见此书功力之深。01-20
  • 姬流
    材料丰富,但论述也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优点就是扎实,嗯,扎实。07-09
  • 花花草草由人恋
    需要明确的是,这是历史系的论文,不是中文系的论文;这是二十年前的博论,不是现在的博论。所以我给五星☆ミ(o*・ω・)ノ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