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你读书少♂
    本书唯一的价值是费穆本人的文字05-15
  • 尹咩君羊
    惊讶的是费穆不少次提到宗教、中国的偶像崇拜,原来中学时就读于法国人开办的学校。对孔子、耶教的见解很平和,大概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尚未接受唯物主义冲刷的缘故。07-07
  • 卡卡
    关于费穆的研究实在太多了,他自己留下的笔墨就不多,何况还很短小,大概也是跟中国古代的文人一样,言在意外,富于暗示吧。黄爱玲某些地方夹带私货,阴阳怪气也挺那什么的,选入的文章倒是挺好。11-25
  • wlhui
    费穆从中国诗画和民族文化中汲取丰富养料,留下小城之春这样的诗化电影,以苏轼的一首诗作为本片希图达到的意境。既是电影大师,也是一位君子,为人从艺都是楷模。留下了一条值得中国电影为之前进的道路。11-15
  • Lacrimosaaa
    可直接选读李焯桃、黄爱玲、费穆自己的杂谈,其他价值不高。02-10
  • Mingle
    导演笔记+熟人回忆+经典影评。原来对他作品的一些形容都出自他自己,比如“古老中国的灰色情绪”,这样一来说小城之春隐喻大时代也不算过度解读了。另有空气说探索民族化道路,打磨剧作淡化情节苦用心,悼念导演先辈夸奖饰演小角色的蓝萍,孔子自身(原教旨)儒家文化的重视。独立而不遗世,导演中的士大夫。01-09
  • Nicola Ivanez
    太可怜了,居然是“规模最大”。02-25
  • 几兀
    从费穆本人的写作、友人同事的访谈、媒体影评及外界评价种种多角度入手,展现了一个多面立体的费穆。作为非电影专业/行业的影迷,最令人影响深刻乃剧本的严谨还原,技术术语的完整附注为影迷了解电影原貌及制作过程提供了很好的入口。10-19
  • 洛神
    费穆居然左眼几乎失明,靠右眼工作。《狼山喋血记》江青天天闹让费穆给她加戏,费穆烦了给她加了烧饭干杂活的镜头。1950年费穆回大陆,江青让他写检讨。文革时批斗《狼》,黎莉莉说江青也是其中的演员,工宣队吓得不得了把大字报统统撕下来。韦伟真敢说。04-08
  • 银翼在1917
    原来当时文化圈的人觉得费穆假,不左不右,只会捧资本家吴性栽,韦伟豪爽看得清,那是费穆心细如尘深谙人情世故,有才却忠厚,老板和同事都喜欢。04-21
  • smile
    我绝不会为了人家的喝彩而拍电影。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只是,有时候我会觉得很寂寞,问题是我的感受,究竟有多少人能了解?艺术是永恒的。书本上的理论抵不得实地拍两天戏的经验。电影批评家最严格的批评,无论如何及不到导演者自己的批评,因为他太知道自己的错误了——这是我唯一的感想。理想往往不能实现,而尝试之作又免不了幼稚的表现。倒叙法本适宜于《香雪海》这一类的情节,但有时也会出毛病。电影之事真是兴味无穷也。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说:做母亲的做保姆的太关心婴儿的健康,将它们穿得暖暖的,包得紧紧的,层层束缚,手足都不得自由。婴儿所剩下的自由,只有哭叫的声音。中国电影在多方面爱护之下,有时哭也哭不出。黑暗中没有光明,是要将光明投入黑暗。电影从业员们,背起十字架来吧。11-20
  • 小当家
    联华的三大导演,孙瑜、蔡楚生、费穆,各有风格,如果说蔡楚生是“史文化”的现实主义风格,费穆则是诗人风格。书分为三部分,费穆随笔、旁人追忆、电影评论。戏曲电影和费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比较有趣。几个小点:1.费穆专门写文章夸赞过蓝苹,1950年费穆想回大陆拍电影,被蓝苹要求先写检讨;2.韦伟评价费穆,“左右两边的人不都喜欢他”。对于左翼电影,费穆给予积极评价却又不是无条件支持。3.孤岛时期无法拍电影,费穆导演话剧和石挥有过AB角的讨论,也有薪资的ABC分级。费穆的电影和话剧一样,都有即兴风格,喜欢口头讲戏。4.费穆其人和《小城之春》:“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最能超越传统限制”。这个评价很贴切。07-12
  • Kiyoko
    从费穆个人笔耕 友人怀思 作品评鉴 去还原了一个 知识渊博 待人和善 惜才如金 执导有方 把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电影探索中国电影民族风格 把戏曲和电影相融 互借优势同时促各自发展 用电影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亦是民族理想 用文化迂回的方式去取代革命政治的激烈 却处于时代洪流中左右不得的费穆。由多面的描述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默默与电影低语的费穆。斯人已逝 经典之作流传千古。03-12
  • 未下
    一个文绉绉的导演,不知不觉还得罪了江青,但隐隐你能感觉到那个时代文人的骨气,他们姓自己的姓。04-01
  • malingcat
    精装,有大量照片,包括费穆自己的文字、亲友回忆访谈、他人对他的电影艺术的评论、校勘后的年表等,研究资料集。我只是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知道他。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