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吴起
    前一半很见功力,唯一我觉得有疑义的地方,竹内好对故事新编的评价并不完整,可能是文化传统的差异?后半截是编者纯粹为了敛财凑的吧,没有多少可读性09-06
  • Athos
    主要还是本书前半部《鲁迅入门》和末尾孙歌一篇文章是主体,其他都是补充小文字。我在《近代的超克》里看到的鲁迅狂饭竹内好,在这里依然爱得无比深沉。孙歌很好,提示了我们这狂饭也有许多不足及过度之处,但他终究是通往鲁迅的必经之路。04-20
  • 木光
    第一部分的评论相当有力,其余多是序跋散篇,价值不大,也不应该选进来。11-05
  • 海阔天空祝沽笙
    #纪念鲁迅先生132周年诞辰#09-25
  • 桴齋
    其實竹內好很有一種存在主義腔調,老是對一些大詞沉思,而且相信傳記之後有真正的決斷時刻。不過文筆當真不錯。09-20
  • Xinwei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to Luxun04-16
  • 椒苗子
    感觉竹内好特别棒的一点在于,他看到了鲁迅没有写什么。他没有写他的祖父,没有写朱女士。在《知堂回忆录》里我感到了兄弟两人对家变的不同态度,没想到竹内好早已发现了。作者是以“切肤之痛”来研究鲁迅的,全书的关键词是“绝望”。还需要以后重读。01-31
  • 江海一蓑翁
    本书可谓是日本学者竹内好关于鲁迅研究文章的大杂烩式合集。编者对于文章没有做任何甄选,以至于几百字的出版说明类的文字也收录在内。其中很多内容都是相当基本的论述,缺乏系统性和足够的学理基础,并且带有浓重的作者个人色彩,各篇之间内容也多有重复。比之李欧梵和汪晖的鲁迅论著,差距还是很明显的。08-03
  • 小城鱼太郎
    有些地方非常感动。以前我老以为竹内好是以鲁迅或者中国现代文学为工具去琢磨怎么批判和超克日本/欧美的近代性,毕竟他自己也标榜一种类似于胡风的极其强调阅读主体的能动性的把握鲁迅的方式。可读这本可以发现他是以怎样细致虔诚的方式细读鲁迅,即使怀抱着想要解答切身问题、填补内心的不安和空虚的需要而读鲁,为了达到这样的程度也必须以尊重之心和细密考据到原初历史中找到真实的鲁迅。创造和还原就这样同等深入、不可分割地缠绕在一起。06-06
  • 一小片蓝
    竹内好在60多年前说,读鲁迅的迫切性在于,当整个日本都有病时,每个日本人就不可能是健康的。时隔半个多世纪,这话仍然适用,只不过主语换成了中国与中国人。当然事实上是,主语一直都没换。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