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纯粹的谋杀现场细节分析,推理很强大,但看完会很累,因此奎因的作品虽好却不适合连续阅读。揭露凶手后戛然而止,果然是古典本格的巨头,丝毫容不得出现非推理元素。09-23
  • 会花光的金子
    极为纯粹的本格推理之作,尽管解谜部分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在前面说明了,奎因在解答部分一如既往的严谨逻辑依然看得过瘾,并且把凶手身份的悬念保持到了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不过很想知道凶手没被吓死或者自爆的话,埃勒里如何搞定呢?毕竟虽然容易想到是谁,可确实没有证据。本案有趣的地方在于凶手不得不转移尸体这个设定。粉末很关键,不过为什么叫法国粉末没太明白……09-11
  • zjmr
    果然是到最后一行才揭示谁是凶手的,不过看完之后发现自己在读的过程中还是有点感觉的,一是在粉末被确定为指纹粉的时候,心里想,什么人连这么专业的工具都有,二是在秘书汇报情况的时候,旁边居然坐着一个无关人等,非奸即盗啊。11-18
  • Lycidas
    推理部分比罗马帽子精彩,但还是一贯的选了一个很离奇的人当凶手,连带整个情节都略显牵强。不过我很喜欢这部的描写,尤其是人物,寥寥几笔神采就出来了。12-27
  • 鼹间失格
    明明可以一个中篇就结束的,用大量人物和线索堆成长篇,走的就是拖累读者硬要赢的路线,但这次凶手太好判断,灌水太多早就猜出来了。根本不用留到最后两个字。03-27
  • 第22套广播体操
    调证口红时就猜,凶手肯定是男人,因为男人分不清色号。不过最后推理终究和口红没多大关系。06-14
  • 矫龙
    法国粉末之谜最后的逻辑推演简直太牛逼了!最后30页的逻辑推演,凶手放在了最后一页揭面,过瘾!没啥可说的了,前面断断续续看了好几天,奎因的行文风格你也懂的。最后让我觉得前几天真的没!浪!费!11-17
  • 金田一耕助
    一系列的逻辑推翻很完美 但最后结尾靠把人吓死是什么鬼。。。扣半星 四星半07-08
  • Xenophon
    人物太杂了,其实凶手不难猜。此外其情节有个问题很大的漏洞。12-27
  • ガキロビン
    人物太多了,41个人,到最后出来凶手的时候,呃?是谁?出现过吗?不过逻辑性没的说。09-18
  • :)
    解答部分让人心提到嗓子眼,巧妙的逻辑推理揭开事件的一层层外衣,这才是侦探小说应有的样子!02-12
  • 清雅戒奢
    一直很难喜欢奎因,所谓“逻辑流”,即使有再理性的分析,许多细节还是可以琢磨出理外之理,如果不能用“逻辑”说服所有读者,那推理真的很难说是成功的。讲讲《粉末》本身吧,中间大段大段的取证与分析是真看得想吐,最后分析出来吧,也没什么惊艳感,最多算中规中矩。作中有个疑点似乎一直没解释,不计较;有个证据的分析太“理所当然”,作者你开心就好;到最后凶手竟然被吓死,我勒个去,作者你是敢写,凶手心理素质这么差还能完成如此完美的犯罪?这本身符合逻辑吗?看这本书,我表示也就只能一笑了之,深入追究,那就不是“逻辑流”了,而是“逻辑不通”。详可见吾之书评: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2553554 。02-24
  • Caelian
    “小女儿的丝巾为何是母亲戴着”——被遗忘的线索。06-11
  • Obtson
    “他从卡莫迪小姐的烟草供应商桑索斯那儿买回了烟……”,这条线索不是一查一个准吗,设计成“他从卡莫迪小姐手包里翻出大半盒烟”都好啊。01-30
  • 迟与缓
    最后一行才把凶手名字写出来也太帅了吧。11-04
  • 申申如也
    没有说丝巾是怎么回事。另外韦弗明明在解释第六本书时说了用了一本一样的书做好同样标记才换下了原本,后面埃勒里解析案情时却说凶手发现书不在原来架子上,前后矛盾。此外讯问各人的问题真的看着很烦。06-02
  • 吴 刚
    机械呆板地堆砌所谓线索,貌似给了读者共同猜谜的机会,其实牵强得很,至于人情世故洞幽烛微一概没有。所以更喜欢阿婆的书,阿婆的作品有味道,有气氛,有语感,尤其是有人物,阿婆的书是文学,奎因的书只是“故事会”故事。03-22
  • 默语生
    所以继女的围巾为什么系在死者脖子上?解答篇漏掉解释真的好吗?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