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小羊羊羊羊羊
    全书分《诗言志》、《诗教》、《比兴》和《正变》四篇,着重言“诗言志”思想的组成部分、历代演变和发展形态,辅以中国古代《诗》教观、诗文比兴手法和风雅正变、诗体文体的正变历程,多方面地论证了我国“诗言志”的诗学传统。朱自清先生注重历史社会背景的考量,勤于考证研究,在那个时代也坚信多一些人手多花些时间总能做出东西来,并持久为之努力。虽由于时代和环境局限,书中有小部分论据和说法有待完善,但整体文风简洁稳健,内容翔实,论述充分,要点分明,是值得琢磨的好书。04-24
  • 小二
    不是我黑你啊,最重要的问题,由言志到缘情的过渡过程是真没讲明白啊。 不过朱先生的勤奋还是很值得钦佩和学习的。02-20
  • 高籀
    朱自清原著,邬国平讲评。应该说邬国平的解题和讲评对于理解朱自清的原文有很大的提点之功,此版设计也留出较大的边栏,足以作一常用的批本。上古版的精装太漂亮了,不舍得批。09-16
  • seibellissima
    朱先生在自序明确阐述本书的写作背景、目的和内容。朱先生不满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的主要观点,即中国文学呈现“言志”和“载道”两股文学潮流此起彼伏的发展脉络。他认为周作人实际上接受西方文论的观点,将文学视为抒发个人感情,因此“言志”就是“言情”,是即兴、自由的。朱先生站在“国学”本位的立场,将中国文学批评的各种意念置于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梳理“诗言志”、“比兴”、“诗教”和“正变”四个批评理念,认为“政教”实际上是贯穿中国诗歌乃至整个文学史的核心概念。“诗言志”作为最重要的开山纲领,更是从产生起就与“政教”分不开的。而纯粹抒发个人情感的”缘情“诗,则长期处于“言志”诗的遮蔽下,始终未能成为主流。以爬梳剔抉的工夫,朱先生得出中国文学实为“言志”和“缘情”相对立的发展态势的结论。03-25
  • 一丈雾路
    不蔓不枝,史观醇正,冷板凳的学问。09-06
  • 马默旌
    1.书是好书,有筚路蓝缕之功;2.讲的东西也很多很复杂,“兴”义和政教等问题看得很准确,联系唐宋段文学现象又有些问题;3.邬国平老师的评点非常好,切中要害。11-09
  • shizuko_
    诗言志,作为基础,其后还是可以思考更加深微的言意关系,第一遍读2019060106-01
  • ⚓️
    书前导读《朱自清先生及其〈诗言志辨〉》、旁批式讲评与相关文章附录,三位一体,“现代名家经典丛书”的体例真好!附录收文似以“诗”及“比兴”为主,若多些印张,“好与妙”“逼真与如画”“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等“诗论释辞”型的文章也入选就更好了08-10
  • 小倩不是鬼
    看完才知道原来是为了反驳周作人的说法,那本小书正好看过,当时对于其中言志、载道二分法及循环论接受良好。现在看朱自清的梳理之后,“诗言志”确实不能用“人人都得自由讲自己愿讲的话”来概括(越见得知堂之推崇袁枚了,正与以明清小品溯新文学源流契合),“言志”原义及几千年来正统义都与政教有关,这是不能抹杀的。只是越看越觉得言志缘情二分似乎并无多大意义:从屈原“歌咏人生义理”开始,言情就与言志合流了,此后情志合一的过程中志为正统,情为大势;古人政治参与程度之深,言情总不能离开言志的,言志也多由个人之穷通而引发。其实这两位的观点与其立场有关,周作人明显是为艺术派,所以要将言情与载道相剥离,甚而置于后者之上。而朱自清算是传统儒生了。07-09
  • 使我高霞孤映
    对古代思想概念的语境有很好的整体把握。12-29
  • 川萍
    回过头看自己写过的读书笔记,确实太糟了。10-23
  • 李囧月
    邬国平的讲读不错,借用他的话来说,朱自清的这本书可以说是“问题重要,内容丰富,新见迭出”。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