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周叶
    前三章连带导论都不错,后面的无聊。分下来,现代性的本质就是矛盾性,因为它要理性,专业、效率,于是要分隔分类,但是分类无法穷尽的情况下,现象像长尾延伸无休无止,最终造成了更多混乱。分类背后的各种偏见和权力斗争又引向了更加毁灭性的东西。02-09
  • 作文羊
    现代社会中的二律背反:通过人为性实现的自然性,通过管理实现的自发性,通过设计实现的自由,朝着普遍性的突进却融入了对多元主义的颂扬。一个表面上吸纳一切而事实上隔离一切的世界。03-22
  • 好难啊!但是还是学到了原来在种族消灭面前,大家都认为是合理的。10-26
  • 银器与蛋白石
    给导师干活,这本认真读下来还真挺好的。08-10
  • 鸭老师
    好多术语。确信看不懂。某老师在课上认为改开之后文学所表现的称赞、批判、疏离三种姿态在美学上是一种束缚,鲍曼似乎也并没有在(社会)现代性中思考另外的可能性——看到后面一点发现讲到后现代性对异乡人身份的废除,似乎和文学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能对应上。现代知识分子将是永远流浪的异乡人,这部分看得我傻乐,但好像暂时还没有提到这样的知识分子和启蒙立场的矛盾(还是说你们西方知识分子不用考虑这种问题)(也有可能是我没看懂)。社会生活的医学化那部分倒是侧面回答了为什么中国人在很多社会问题上缺乏敏锐:绝大部分人依然依靠个人经验而非专业知识——于是我们比比谁更反智吧!“后现代性命中注定要长久地与自己不共戴天的敌人同住一片屋檐之下。”后现代国家产生。01-12
  • 404404ccc
    「现代精神的一个自明之理是,假如有1000种潜在的知识尚未被发现,那么,发现了一种也就意味着总共还剩下999种。对这一自明之理的摒弃,标志着现代性进入了后现代阶段。现代性达到这一新的阶段,此时它便能够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知识的增长扩展到无知的领域。随着向新的、未知陆地那一视域每一步走去,知识的获得仅仅表现为对更多无知的觉知。“正视”这一事实意味着虽然明白这一旅程没有明确的方向,但是仍在坚持走下去。取代这两大界限和两种怀疑的,是一种不必提心吊胆的觉知:有许多故事要反反复复地讲,而每讲一次都是对前一次说法的增删。总有一种新的决心,要对一切故事都能被讲述、被重述以及按不同的方式被再述的条件加以护卫。」05-04
  • 非虛構
    1、政治成為一場新的遊戲。2、現代國家的後繼者,把賭注押在對異議加以私化和散播的權益之上,而不是押在將其集體化並促使其積聚的權宜之計上。3、從實踐到理念,再到歷史中的疑點,在鮑曼完整而清晰的分析中,我們看到,大屠殺不是歷史上野蠻狀態的重現,也不是一場偶然的悲劇。大屠殺的許多關鍵要素都內在地蘊藏於現代理性之中。這場災難是現代理性如何變得與道德和人性完全背道而馳的一個歷史力證。在鮑曼看來,要防範像大屠殺這樣的災難,關鍵在於要堅守一種不可讓步的、無條件的道德感,保持對他人的道德感知。簡單地說,就是永遠別忘了你面前的人是一個人。現代社會的底層機制中就存在著一種非個人化或者非人格化的特性。如何在這種特性中保持我們的道德感,這是現代人需要思考的嚴肅問題,也是現代社會要面對的一個艱巨的挑戰。11-19
  • iminute1second
    分类 秩序 计划 专家 宽容3211-07
  • 文侠
    攻击力度很强,攻击对象却不明确。就结尾来看,作为一种价值而被压抑的矛盾性在后现代社会反倒成为一种工具,那么社会的自性、资本的自性、权力的自性是否都可归为自然的自性?01-30
  • 不全
    鲍曼大掌一展,挨个捏破了现代主义的水泡。07-19
  • 夏澈允。
    其实所谓的现代性,意义太驳杂了。这里讲的现代性主要还是社会的现代性。文学的现代性(美学现代性)恰恰是反社会现代性的。我想起宋老师说,当中国人追求启蒙理想追求现代化科技的时候,西方早已经进入了反思社会现代性的现代主义写作时期,所以往往思想深度落后于西方作家很多很多年。01-28
  • 江海一蓑翁
    尽管鲍曼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立法者与阐释者》和《现代性与大屠杀》,但这本《现代性与矛盾性》在其思想谱系中同样占据着重要位置。鲍曼以旁征博引的宏大视野和精巧细微的文字,准确讲述了现代性从理性和清晰性的初衷,走向偶然性和矛盾性的背反结局。本书的翻译文法欧化严重,文采略逊,但还算忠实于原文,只是不少专有名词的自创译法值得商榷。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