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记忆的长线
    宋词的尾声,心伤……10-02
  • Hilda
    我是文盲啊...居然有的听都没听过。唉,扫盲了一点点。因为是讲稿,所以看起来像老师给单独上课一样,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词的自由度比诗大一点,感觉对词的技术上的赏析少了一点。还是结合生平来讲,才更能理解内容。10-01
  • 后脑壳着火
    她对梦窗真是真爱==12-14
  • sailing
    讲解清晰优美。中华文化确实广博。04-30
  • Petropolis
    凿池唤月,清空骚雅。另吴文英篇非常精彩,王沂孙篇龙涎香段大开眼界。07-07
  • dodoinsky
    虽然书本身纸张装帧一般,但是内容还是很不错的,浅显易懂又极富启发,开阔古诗词的界域11-10
  • 雨季的风信子
    叶老师心中的南宋四家:辛弃疾、姜白石、吴文英、王沂孙。从周邦彦讲起,谈及直接感发与安排思索两种不同角度,进一步的疏与密、清空与质实、咏物的粘滞与跳脱。对于纠正受《人间词话》影响的读词误区相当有用。05-12
  • 李客
    辛弃疾原来可以这样读06-15
  • 李明
    其实,并没有琢磨,也没有真正的在细细品味每一句,只是顺着作者的思路,看了下来。讲的蛮不错的,但是,只是在解释,反思性的精神并不多,但是很详细。另,我终于知道在国外当教授是怎么个回事。11-30
  • 桔梗
    能把词讲得如此生动而深情的人才是古典女色之首吧。拜在叶老师门下的人都有福了。04-10
  • 卡莱
    绪论里云,龚自珍之偶赋凌云偶倦飞,写得再好也算不上伟大。定庵之实意,也是感慨平生际遇,虽略有故作达观,所谓少年剑箫之姿态,倒也还好,至少我还是蛮喜欢这首的。时观月季一朵。所谓的"Patterns of Consciousness",意识的一个固定形式,大概确有。试思诸如姜白石、张叔夏、后主,更遑论稼轩公,他们所写出的东西,几乎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讲述着相似的抱负、怀想。当然这甚至是好事,只有如此方能往人类内心所能到达的深处一点点靠近。也许最终抵达伟大或虚无,但都无关紧要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应当是必然的。人无法摆脱其形成的心理定势,遇到一定的情境,必然按着已养成的习惯来思考、行事。如果是童年时就内化的,那当事者更无法识别了。由此,无论去哪里旅行,人一生都走不出自己的身体。叶老的可贵之处,在于融汇了西方的文艺批评理论,用之来阐释中国的古典诗词。包括"Patterns of Consciousness",文学作品的"Potential effect",每个人的阅读视野"Horizons of reading"和"The Change of Horizons of reading"。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往往会有新鲜的发现和一种隔岸观火的洞彻感。如此令人甚有启发。老者读诗,往往更能体会其中蕴含的关于人生最本真的言外之意。如朱彝尊的"共眠小舸听秋雨,小簞轻衾各自寒",如我读,大概只会领会到其中与爱人隔咫尺却无法相亲的愁绪,而书中所述人之共有的悲哀,人们相互关联但同时又是孤独的这种深情则无法体会。论诗论词,书中可谓旁征博引,有神思飞逸之妙。读诗词的乐趣,在于自己怎样理解,受着怎样的"兴发感动",而看别人怎样解读,以增进自己的体悟,又是更深一层的快乐了。诗词贵有生命,不光写者需带着真情热情去写,读者亦当以生命读之。如书中所言,读诗词,最重要的是对其中的生命感情有一种敏锐的感受力。信然。文人的悲剧:一是恐惧生命被迫害,一是有文才而不甘寂寞。叶老究竟宽厚悲悯,不似惯常习见之刻薄古人之说,读之令人大悦。怀金玉而不得售,于文人是怎样大的寂寞呀。人之所以为人,竟还在这些软弱之处,在这些背后的眼泪与暗里的辛酸。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实当牢记。07-31
  • 1978603
    12.20购于中图,5.9012-26
  • 酱油郎独占花魁
    因为是讲课的笔记,所以内容不够紧凑,重点也不分明, 不过好处是颇见性情。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