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蒹葭
    很久前讀過的書了。沒有甚麼章法, 批評羅蘭.巴等部份並不中的。後面中西會通又是老一套場面話。比不上一些有主要脈絡可依的簡介文學批評讀物, 比如terry eagleton的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10-28
  • HindenburgAsh
    一点思考:主题研究更像是叙事学模型在世界范围内的检验,如果比较文学要完全吞并主题学、类型学、乃至集体无意识和文化心理,那么边界的动荡性和学科的模糊性就会加剧。06-23
  • Cory
    深入浅出,受益颇丰。几处人名书名的译法前后不一致。07-12
  • “像钱锺书先生那样读书多、思考深、真正说得上学贯中西的学界前辈,对东西方文化传统都有超出一般专家的了解、认识和修养,就绝不会轻言文化的独特性,更不会断言东西方毫无共通可比、相互借鉴之处。往往是读书少、知识面较窄的人,反而勇气与眼界成反比,简直越少,胆子越大,越敢于一句话概括东方,再一句话又概括西方,把东西方描述成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对立。”12-18
  • Vermouth球宝
    无意见看到网上关于杨绛先生对张隆溪的评价:“张隆溪本身就是一个不懂中文、卖弄英文的学术混混, 如果不是一个学术骗子的话。” 并且杨绛说钱先生没有什么特别器重的学生。这本书是不是卖弄先不说,我的确从中读出些有用的资料,尤其最后的书单推荐。但他对钱先生学术的吹捧倒是让我相信杨绛的话了09-28
  • 摇落巫山暮
    收获颇丰。从比较文学到中西比较文学,从引论、专论中西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学研究典范举例,终于明白比较文学研究到底是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方向问题。“只有在多读多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在讨论一个具体问题时才可能左右逢源,从自己记忆积累起来的知识中,寻找可资使用的材料,并且把它们组织起来,成功地回应问题的挑战。”多读,多读,多读!07-23
  • 北茴
    引论部分已经大致把比较文学的整体学科脉络疏通清楚了,后面三章是研究方法介绍,通过描述贯穿中西的比较视野,呼吁一种偏向理论的比较文学研究。例子主要是围绕“主题学”展开的。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其实都是试图为理论寻找新的思维突破口的,为文学这一学科建立合法性,为文学理论提供阐释文学作品的有效性标准,这两点的完成需要在扎实的学科基础上拥有更宏观的视野。比较文学要求的综合素养极高,并且需要平和冷静,能在沉浸和超脱之间自由切换的性格,这一点比知识更重要。林纾不懂英语,却为中国译介了那么多外国文学,一方面是眼光,另一方面就是性格。更不必说钱锺书这样的学者,能够融汇古今中西,做有价值的理论寻根工作。要学习之处实在是多。书后附着的参考书目是很好的材料,存读。11-11
  • 睡觉比较王道
    中正废话,看到推荐书目那一堆作者书就忍不住笑了23303-11
  • 月想花容
    这书分两次看,最终也没能看完。通篇都在介绍作者读过的书,谈心得,谈想法,并没有介绍什么方法,对打好比较文学的研究基础也无大帮助。大半的内容放在类似阐释学的研究上,即用西方文论来研究中西方比较文学。02-26
  • momo
    难得可读性极强也极丰富的理论类书籍,一本答了我之前很多问题。法国式比较文学鼓励影响研究,是基于19世纪注重实证的背景。但影响研究又往往容易成为现实政治力量不平衡的关系在文学研究上的反映。“在战后20世纪50和60年代的欧美,这种美国式平行研究就取代了法国式的影响研究,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主流”也不知道法国影响研究目前的势头如何?想要更多地了解弗莱的神话和原型批评。(可以追溯到维科和赫德尔)作者在引论结语鼓励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视野,鼓励东西方比较的无穷可能性,同时又提出了其所面临的挑战,比如the radical alterity的文化客体性。对东西方比较的意见其实在任何学术领域都适用。后边的case study更是十分精彩。Freud的Three Caskets分析可以再找相关书籍看看。05-10
  • 野次馬
    今天听itunesU里一堂讨论比较文学的课,对概念有些质疑,翻出来读掉。去头去尾就只剩对比较文学paradigm的例举和简介,典范一块完全变成了钱老学术宣讲会,有凑字之嫌。除了更坚定我回家开动管锥编的决心以外所获无几。等论文地狱结束过Susan Bassnett。10-21
  • 哭之笑之
    【藏书阁打卡】2008年的观点,依然远超现在我的认识,……也许另一个层面说明,理论爆炸的时代过去了,理论的反思也已经很久了,知识的增长速度逐渐缓慢。而比较文学最值得标出的特点应该就是视野吧!所以有紧跟世界的前瞻性。这本小书中提到《什么是世界文学》、《文学世界共和国》都是我最近看到引以为比较文学必读的书,张先生都有简练而富有洞见的概括与介绍,我怎么还能为无知沾沾自喜?还有《终结的意识》我是第一次知道。我的眼界大概能有1980年左右吗?可能还是太高估自己。让我说几个目前崇拜的中国文学学者,一时恐怕也只能说赵毅衡、张隆溪——而这两人都是钱钟书的迷弟。“所谓中国文学和文化之根本的他者性不过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建构,而绝非什么独特中国本质的正确再现。”P44“先学无情后学戏”,实戏如人生的箴言。03-02
  • 麦克默多的浮冰
    语言非常顺畅,就像作者跟你面对面闲聊一样亲切。思绪甚至比目光跑得还快,在读南帆《文学理论》时也有这样的感觉,心潮澎湃。比较文学与文艺学有很大程度的交叉,是中国语言文学门类下门槛最高的二级学科,但其实远远超脱了“中国语言”甚至“文学”本身。西方后现代文论兴起后,比较文学一时风头无俩,但也丧失了作为文学研究的独特性。(又回到伊格尔顿那个经典的悖论。)比较文学的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即是不能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这正好为中西比较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三四章的举例更精彩。其实就是一本二手材料,还是得去读书中提到的原典。国内好像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比较文学教材,这本算最好了。09-06
  • tifanie
    好看的不像样!漫谈着就把所有的都讲明白了03-27
  • Manchild
    读张隆溪的书还是比较开心的 特别是这本书的前两章 关于比较文学的引论 和 中西比较文学的挑战和机遇 很中肯的分析了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的历史境遇 和身份认同 不赞同文化相对主义 民族主义的 记文化帐的做法 又迫于面对 语言符号把文学当文本 女权后殖民只关注意识形态的现状 其中也包含了西方文论的应用思考 和 中西文化的论题 后半部分 例举比较文学和中西文化的研究典范 07-23
  • 2: 45 AM
    比较文学深似海,考研路真艰难T T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