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德鲁什卡
    原来帕斯捷尔纳克是位诗人,语言真的很美,有点意识流,大段的环境描写,只是读的我好辛苦。刚开始的部分好多情节都一笔带过,后来大段的游击又看不下去。还是被医生向拉拉那段告白惊艳到了,诗人不愧是诗人。高尚的理想的深沉的变得粗俗了,物质化了。希腊就这样变成罗马,俄国启蒙就这样变成俄国革命03-14
  • 米斯特橘子
    总感觉是一本禁书,俄国人的名字真的好难记得。在时代的洪流中一个人是很难掌控自己的命运的,但是作为一个人,不能是25岁就死了,75岁才入土。05-20
  • 小飘
    对人生无常的最好诠释!04-29
  • 只是说说而已
    是位心思细腻的作家 估计明年冬天会再看一次02-28
  • 食盐
    名字也太几把难记了哈哈哈哈,反复翻到前面确认把我气笑了01-12
  • wjs991228
    革命前和革命后,什么都变了,什么都没变。03-12
  • 嘴爷
    这才是革命,你们赞美的革命。。。书是好书,很喜欢作者借书中人说出的思考,只是确实不好读,光是毛子复杂的名字和不熟悉的时代背景就够受的了,不要说不习惯的偏意识流的叙述,太影响阅读的愉悦。。。读了译后记发现蓝英年都说不好懂,“诗人写的小说”。。。12-24
  • 伪焚书
    比《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08-11
  • 白盔白甲柿油党
    从知识分子个人角度表达克制的写革命与革命带来的浩劫,俄罗斯百年启蒙的挽歌。行文结构比较特殊,这个版本封面设计非常好看,最后的诗翻译的真不怎么样。01-16
  • 豆虫
    辞藻优美而又琐碎,战乱年代,作为医生救人却无法救心。10-26
  • smile
    星星同树木交谈起来,夜间的花朵发表宏论,石头建筑召开大会。天知道战争会把她和她那讳莫如深的生活抛向何方。她不谴责任何人,几乎不抱怨自己的默默无闻,极少开口,顽强地沉默着。日瓦戈竭力不去爱她,正像他一生竭力去爱所有的人,更不用说爱家庭和亲近的人了。05-05
  • Danhong
    这本小说的恐怖之处在于人物一旦认清了现实就旋即陷入了癫狂。俄罗斯人既有顽强的求生意志,也有绝对不能妥协的精神绝路(简直是一种带着光环的精神疾病)。正如作者所说,这本小说的主角不是任何人,而是“城市”,爱情是在山上的雪崩与暴动的履带到来之前,林间小屋里短暂而永恒的欢愉。04-26
  • 野牛与天使
    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俄罗斯作家独有的情感。动荡的大时代和热忱的个人理想,美丽的爱情。“一天她做了一个梦。她埋在土里,只有左肋和左肩,还有右脚掌露在外面”。诗人写小说真是不一样。01-12
  • 知识恐怖分子
    诗人的小说格外的细腻,一片树叶,一滴露珠的充满了诗意。译者还不错,重译的这一版算是很用心了。断断续续的看,说实话,没有特别畅快地读,叙事似乎略微琐碎,但又确实重大影响着主人公。与《静静的顿河》比起来,虽是少了很多的战争描写,但是日瓦戈和格里高力同处于社会的边缘,为当时政权所不容,给人一种忧伤的气氛。01-31
  • 雅意
    图书馆,语言很美,其实毛子作家是不是都走语言优美这个路线的?关于故事的话,其实是越来越琐碎,越往后越看不进,但是前半段我看的还是很投入的。在革命的过程中,并非书上写的这么万众一心吧。10-25
  • Sandgull
    第一次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上知道这本小说,记得教科书上是这样评价的——“……西方社会为了诋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把195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日瓦戈医生》的作者帕斯捷尔纳克……”后来迫于各方压力,作者不得不被迫放弃领奖。此后,《日瓦戈医生》在苏联长期被禁,直到上世纪80年代。赫鲁晓夫后来回忆说他当时完全没读过这本书,只是作协的同志反映此书抨击十月革命,于是全国上下开始一致批判,多年后他读了一遍觉得也没什么反动的地方,承认当年如果读了的话,《日瓦戈医生》就不会被批判。今天,我读过之后,不得不说,不掺杂任何政治偏见,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不愧是诗人的小说!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