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这么近,那么远
    “当今的艺术往往以揣测为源:艺术展现的只是日常的表象,人们总在琢磨其背后隐匿的秘密。只有某种诡谲的、色彩斑斓的画面才会彻底唤起我们的注意。鲍里斯?格罗伊斯在他这部伟大的著作中,向我们解释了揣测怎样在不同的媒介中起作用,以及为什么自马勒维奇与杜尚以来,人们总是在为“现代艺术中究竟何为艺术,何为俗物”这类问题争论不休。”09-09
  • 阿卡德米娅
    媒介并不是看起来那样(尽管我们尤其去注意承载讯息的媒介本身),媒介也不是讯息制作者(画家、导演等等)的主观意图,不是观察者的主观判断,而是一种相互揣度。不存在客观的媒介定义(本体),只存在不同情境下的本体揣测。就此而言,麦所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只是基于立体主义的一次媒介本体揣测,它很典型、合理、成功,但绝对不应被媒介理论研究视作真理。宣扬所见即所得,一方面可能是研究者被媒介表象所骗,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研究者在欺骗他人。08-26
  • 新鲜海捕鱿鱼
    揣测是一场镜子间的决斗,赌注是在无限的反射中谁先容许对方瞥见自己空洞的真身,这个效果就是真实性。格罗伊斯对“新”的问题的恋恋不舍并非是离题的,要完整把握整部作品,就要坚持在前言中提出的时间问题,即是什么维护了档案的时间:就是对这个时间的揣测本身。从而我们不可能无效化任何档案(或摆脱其幽灵),而档案凭借新的揣测维护它一贯的趋向完成性。“信任只是揣测的一个形态:只有揣测才可以信赖。如果揣测通过对某个特定的媒介载体(无论是神、自然或者是‘它’)有能力给予我们时间提出质疑,而以此剥夺了我们的时间——那么揣测就同时给予我们时间,将我们指向揣测的无限原因,即使这是死亡……符号不仅要看起来与众不同或出人意料,而且必须要真正新颖,就是说成为媒介的讯息……因为幽灵只有作为档案中新的现成品才能够好好作祟。”03-05
  • Ditaaaaaa
    非常有启发性。但是总觉得有点模棱两可,可能是翻译问题。12-09
  • 可樂漱口
    媒介是速度,那么什么是加速度?有种本科生论文的味道,可能是因为翻译,不好说。09-26
  • 重逡
    妈的这不比日热客清楚太多03-15
  • 灰狼
    这本书出自一位艺术理论家之手并非偶然 因为只有从艺术才能找到那个表面(日常与档案之间) 而你只研究媒介 就摸不着任何东西 因为你只当它是器具 说来说去同一套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问题不在船 而在以水面揣测水 也就是将基督马克思弗洛伊德乃至先锋艺术作为符号(而非媒介)才能讨论媒介本体 这个虽然无从定论 但也是一个悬置的过程 对比一下盯着某个点美其名曰立足媒介物什么进行研究的 近乎弱智02-24
  • 冰山的阴影
    【补签】推荐。翻译有些尴尬,但依然堪称字字句句切中要害的现象学力作。03-23
  • RUM.27
    第二章讲经济的比较好看。12-26
  • Romi
    格罗伊斯被采访时说这本书就是展示一种非常传统的姿态。是在敞开空间考察文化运动的最合适的姿态04-14
  • Emilie
    哲学警察。第二章揣测经济,基本上是使用大陆哲学的体系来解决经济和艺术的实际问题11-07
  • 马勒的小号
    毕业论文做了这本书,就顺便来简单评论一下吧......格罗伊斯的亚媒介空间概念主要的思想背景是德里达对结构主义的批判,结构主义没有办法思考操作与生成最终本质地无法思考时间,而操作与生成势必关乎主体性的空间,也就是亚媒介空间。我们在面对政治标语、无事生非的言论、商场里那种极浓的消费意识形态腔的海报时势必要问,它的作者想要传达什么?为什么这些符号会出现在这里?这个空间就是主体性的空间,而因为这种疑问是普遍的,即每个人面对媒介都会产生出这样的疑问,这个空间最终是一切媒介之媒介。这些操作与生成不可能随着符号一同上升到媒介表面,我们面对它的姿态便只能是揣测。格罗伊斯在这里同样批评了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它的问题与结构主义相似,把纯粹物质性的力量当作了媒介的载体,从而忽略了它信息的主动阐释者。08-04
  • 顾小拧巴
    亚媒介空间的本质就是揣测空间,是蕴含着无限空洞能指的空间。任何媒介都无法以本体论式的方法去下定义(不然它即以这种范式去揣测了,违背了现象学的方法),它只是一个得以让我们周旋于符号系统、进行象征交换的载体。。。媒介的真诚性或力量只有在符号流中显得出其不意、不寻常时,媒介的本体性才显露出来。04-23
  • 一只大鱼
    本书出现了夸富宴(potlatch)高能译名"破它来示",音译+意译…真是醉了…余下还挺有意思,提出亚媒介空间的概念,加上后文莫斯、巴塔耶、德里达等令人不明觉厉,套路的话有点像分析礼物的逻辑。03-14
  • Mr. Curiosity
    揣测着读完。我已经放弃了现象学,现象学也放弃了我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