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Amo Wu
    SIR 模型。SIR 這三個字母,分別代表易感者、傳染者和康復者。作者麥肯德里克發現,當易感者在人群中佔的比例足夠小的時候,疫情就會開始逆轉。這才是疫情結束的真正原因。換句話說,疫情會在所有易感者都被感染之前就結束。你或許也聽過一個很有爭議的概念,叫「群體免疫」,就是在這個研究的基礎上得到的。12-18
  • 大傻ding
    20210222于轩客会01-22
  • 剥洋葱
    有点意思,看了涨涨姿势。01-31
  • 灰先生
    拧巴,把一些弱关联的事情强绑定在一起,总体感觉很拧巴02-03
  • skyloo
    拖了好久终于看完了。据说是火了一段时间的网红书 对传染的一些关键因素和核量指标做了一些很好的科普 不限于流行性传染病也联系到了很多其他有共同性的社会现象上 但也仅此而已了。03-14
  • Woods
    个人认为,这本书最有意思的是第一章和第七章。第一章,我们可以理解传染机制,并据此理解切断传染途径的措施;第七章,达尔文的进化论,被称作演化更合适,随机突变——》环境选择——》层层累积,这个演化模式,适合病毒,也适合民间故事,甚至适合世间万物,包括我们的宇宙。04-06
  • chestnut
    听书听完的,通过对传染病研究来理解人际网络中的内容传播,除了爆款内容,广撒种也是一种策略。04-10
  • danyboy
    相当不错的一本书,原书出版时新冠还没有开始。书的内容,是把传染病的模型或者说模式,作为理解金融危机、性病、社会问题、电脑病毒、网络话题等各类“传染性”问题的钥匙,从而相互阐发,触类旁通,更重要的是找出阻绝、降低此类负面传染的有效途径。读完后,我对妻子说:肥胖也能传染,有模型。02-14
  • 没溜儿
    在当今社会,科技巨头逐渐成为各类研究的主要赞助人,但我们绝不能简单地认为那些年纪轻轻、精通技术的大学毕业生能单枪匹马地在电脑上解决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倾向于关注社交媒体公司设计推出的量化指标,例如怎么获取更多的“赞”,如何让帖子走红等,而忽略了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健康、快乐或成功的东西。无论是希望创新迅速传播,还是希望疫情尽快消失,我们都必须尽快发现传染链,寻找到薄弱的环节、缺失的环节以及特殊的环节,必须回顾过往,搞清楚暴发到底是如何进行的。12-29
  • 简不易
    可谓网络现象大杂烩,没解决问题,也没什么新知。04-03
  • 星尘
    从传染病疫情到暴力行为,从艾滋病到自杀传染,从金融危机到网络谣言……作者试图让我们重新认识“传染”这个词。它绝不仅仅只适用于医学范畴,我们所经历的传染,也绝不仅仅只发生在今年的新冠疫情当中。11-29
  • 薛定谔的鸽
    十分有趣的文献综述。其中有一些传染机制的解释角度非常新,比如对格兰诺维特“弱关系”理论的重新阐释,罗杰斯“创新的扩散”与流行病传播模式的对照等。有争议是必然的。现在突然出现了一大批希望打通文理建立某种大一统体系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某种风潮。11-23
  • Lillian
    一本试图什么都讲点的书,约等于什么都没讲。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