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苦狗
    再写实的作品也敌不过荒诞的生活12-20
  • Hidden Beneath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没有那么大。04-04
  • 用个体故事的细节建构出的对抗性的叙事,“盛世”与悬置于现代生活中的普通农民的关系,无法逾越的阶级导致的不安全感渗透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梁鸿的特殊身份让这本书像是中国版的回归故里,她的“哀痛”里包裹的是清晰的冷漠与疏离。踏着尸体造就出的歌舞升平,我们究竟会走向何方……03-26
  • Monicaetchat
    一个人坐在书店里看了两章,突然想起来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然而城市早已经把他们遗忘了,这个社会也把他们抛在了后面,尘土飞扬。生于尘,归同尘。无知真可怕,然而我们集体无知,集体选择遗忘。终有一天会发现,我们也会被忘记甚至是被抛弃。08-08
  • 蓝花楹
    曾经以为自己已经理解农民工很多,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是冰山一角。长大以后,很少遇到一本可以读得热泪盈眶的书。09-18
  • envision
    “我努力了一下,没有办法,也就算了。”跟作者一样羞愧,我的无数次乡村或者农民工采访,都在这种心理中进行,某种意义上,我还不如直接说想逃离乡村的人来的干脆。第二本比中国在梁庄好看多了,虽然形式一样,但前后有联系,抛开那些一如既往的感性,能看到诚意。07-24
  • Zodiacseven
    看书的过程中感觉很不舒服,由来不是作者所谓的“羞耻感”,而是隐约感觉到作者身为一个“成功者”在记录那些“失败者”的人生时始终透露出的“你们为什么不反抗?你们为什么自甘堕落?你国又为什么这般压迫人民?”。尤其后记中与台湾农村做的对比,更是何不食肉糜之叹!无论如何,记录历史总是非常需要并且重要的,但是与《乡下人的悲歌》一样,责备制度、批判他人真的是零负担无成本的政治意见呵~!08-29
  • 有时海零
    比较克制的语言,力图在还原真实。这种村庄在皖也很普遍,我不知道他们现在工作的状态,小时候感受父母在江苏打工的一段生活,至今他们津津乐道。无人陪伴地看电视,吃糖大概是我比较深的记忆,还有一些更像是家人反复念叨强加的记忆11-14
  • Enel
    比读《中国在梁庄》的时候的心情要更加沉重。如果说上部为我们展示了农村的现状,这一部中则让我真切得感受到从农村走出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大多都活得很累,身体累,心也累。居无定所,家人分离,没有话语权,被压迫,被欺负,环境恶劣等等,让人心寒。可更可悲的是,他们没有选择。10-24
  • 信然
    “从社会学上讲,在一个生活共同体中,‘闲话’就是一个公共空间,局有限制力和约束力,通过闲话共同体中的成员的道德边界被不断地加强、界定并加以维持,对于一个村庄而言,闲话就是村庄人际关系、社会存在的监控网络,对村民具有一定的威慑力量,人们可能会考虑到闲话的道德评价而去修正、改变自己的行为。”——今年读到最好的一本书之一。可以说是中国的非虚构类写作里最好的一本。作者没有非常用力去渲染一个村庄走出去的人们的应有的基调,而是辗转到不同的城市里,拼凑出一张张鲜活却各自不太幸运的画面……为金钱而奔波在全国各地,各种危险职业上的“农民工”,是这个社会,最基本的风景。而离乡这个动作,本身也带着哀痛与忧伤。12-08
  • zangbianxuegu
    并非不好,写的太多了。06-22
  • Little Icarus
    非虚构代表作,另有《夹边沟记事》、《大迁徙》等。08-20
  • FF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最近无意间看了很多关于底层的作品,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北京折叠》和《燕尾蝶》,而这是一本纪实题材的书。读的过程,有开始的压抑、悲凉、无奈,到后面的感同身受,这不就是我们一家人的际遇嘛?!从高二起跟随爸妈从故乡到异乡,为了生计爸妈起早贪黑,租住的房子虽然没梁鸿目睹的不堪,但也不像个家。他们都一样,城市的后来者,最大的共鸣就是,融入不了城市,找不到位置,想家回不了家。而他们的下一代,同样也找不到归属感。从物质经济社会过渡到知识经济社会,转型的代价,也是阶层的分化。研究历史,我发觉,两千多年来,有些比如民生、阶级、贫富差距问题始终未待解决。结合种种,读到后来,我反而释然坦然许多,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12-09
  • 夕月木
    作者对于故乡已然疏离了,对当代中国的命运又全无宏观的视角,此书的价值仅限于其中采访后整理出的口述史,且以家族、村庄的脉络关联起来。但作者的悲悯、同情实在太普通,见解平庸,话又太多。又是一个怪老实的人,反复强调自己厌倦了,无力做什么,想要逃离,又为此羞耻。从文学性来说,更是水准之下。我觉得更像地方文史办编写的地方志,只不过是私人记录,且文笔稍好一些。于我来说,是读之有益,不读也不可惜。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这种书还是少读吧。04-14
  • 亓叁肆
    这是本阅读体验非常不好的书题材很好,以作者出生的梁庄为切入点,描绘一个个梁庄子女为飞速发展的社会注入血肉的经历,作为打工者的子女,有些地方太能代入了,情感分有的,文笔也不错,作为非虚构文学,很有些散文的味道。遗憾在作者自己以一个过客的姿态,充满功利目的地探寻着底层人的人生,然后忙不迭的摆脱,生怕自己沾染了尘埃,回过头却能理直气壮地指责这个社会忽视现状,说实话文中没这些傻逼兮兮的自述可读性还好点,自以为冷静客观,实则远远地把自己隔离,冷漠,刻薄,优越感满满,一个作社科文章的人,人文素养实在稀薄,一时间不知道是该夸作者敢于直面自己内心还是该heitui这莫名其妙的矫情。悲悯和同情是种伟大的品格。11-22
  • 阿奇
    非常反感作者的叙事口吻,俯瞰众生的高贵感盖都盖不住,既没有何伟的冷静犀利,也缺乏柴静的悲天悯人(仅从叙事的角度来讲)。给四星是因为书中展现的现实,自有万钧之力。10-04
  • 狮子青铜
    这不是什么农民的疼痛,这是关于一代又一代底层百姓如何被活着磨成齑粉,被活着调和成水泥,被活着灌注进共和国的地基的记录。当然,比之前搞温州人类学那位要细腻的多,也文采飞扬得多。不过还是能感受到受过学术训练的作者对话语鸿沟的茫然。过早丧失乡族经历导致了双方站在人生的两岸,内心激荡而不知所措,沟通往往在抗拒、冷淡、夸大和演义之间波动,如同吉他和音箱之间失控的overdrive效果器在断断续续的工作。08-03
  • 于是
    题材太值得写。采写的方式也很道地了。原生态的语言记录比评论本身更有社会学价值,对照作者自我的反省很有意思,因为她也是梁庄出来的人。我用这本书里的诸多话题和我家安徽阿姨聊了聊,竟然几乎都得到印证,尤其是传销这事儿让我很惊诧……11-15
  • 阿朽
    这本书只是记录了一些现象,没有提炼出多好的观点。之前读的《乡土中国》才是一语中的。12-28
  • 陈美芳˙Ꙫ˙
    只是冷静的记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一部分人先进城了富起来了,就设置制度把城围起来不然后来者进入了,但又需要你来服务,服务完了就请离开,这样阶级分层的鸿沟就拉开了,护城河外的声音是不值得被聆听的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