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D
    从微观角度看历史,每个具体的人是如此鲜活,而由人引发的蝴蝶效应又如此出人意料。12-12
  • 智术师
    本书的开篇颇为吸引人,读到中间却渐感枯燥乏味。历史著作的书写,切忌流水账化。12-13
  • 原子三文鱼
    终于看完了,写的很细密,集中于1789-1800年之间,感觉为补习巴尔扎克司汤达和雨果扫清了很多障碍,不过难啃也是真的难啃,读俩月了……视角还蛮全面的,平等的口号直到1944年才赋予法国女性选举权,法属殖民地的命运沉浮,土地制度改革时期对森林环境的破坏等都还是蛮贴近当代研究的史观。罗伯斯庇尔输得好惨,背了一堆黑锅,回家我要顿萝卜丝汤喝以为致敬(?)看完后对于自由和平等、民族国家等政治问题的看法更加谨慎了。以及对于实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的操作能力真是非常非常重要啊,感受到了这方面天才的魅力,在我盲点蹦迪www11-15
  • 巴克利
    往左是平等,共和和无休无止的杀戮,往右是和平,祥和但是无味的世界,这本书对从开始的互相信任到保王党叛乱,到消灭吉伦特派,消灭无套裤和和平派最后罗伯斯比尔死去,暴力逐步升级描写的不错。督政府和拿破仑的比较模糊02-16
  • 无善无恶
    封面那个健硕的女神才是革命者和被革命者共同的目标。04-26
  • 这么近,那么远
    按需。《自由与毁灭》用生动的历史细节,再现了法国大革命全历程的动荡起落。1789年,法国大革命在多重政治-社会危机中爆发,也释放了积蓄多年的底层力量与不满。旧制度、旧文化、封建制度,在一阵如同旋风闪电一般的改革中土崩瓦解。法国大革命没有一贯的领导者,三级会议、国民议会、国民公会、处决路易十六、雅各宾专政、督政府……每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攸关生死的权力洗牌,是在历史中有无穷回响的政治原则之争。01-03
  • M_KENICHI
    时间详细,条理清楚,翻译得很好读03-17
  • 艾克君
    乏味空洞,陈旧腐朽、冷酷无情的习惯、法律和法规被连根拔起,大概就是法国大革命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吧,而对我来说流动性的增加也是法革最为深刻的变动,城市与乡村、不同地点物质性与精神性的趋同让人的体验开始变得同构,当人们“分享”着共同的情感与处境时导向的究竟是何处?冉冉升起的新世界还有一半陷落在日益腐朽的旧世界中,人类境况走向平等带给我们的究竟是自由还是毁灭,都取决于我们自己。05-09
  • 为啥不带俺玩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03-01
  • Xander
    废话好多,译得更难看06-13
  • luckyzhangx
    文笔,结构一无所有,流水账一般地描写让人不知所云,太烂了07-21
  • thinkpad
    本书原名其实应译作“不自由毋宁死”,为了过审,现在译作“自由与毁灭”……你品,你细品11-08
  • Ezek.
    #差点被评分劝退但其实挺不错07-28
  • 呦鸣
    这本书原版是1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可以说汇集了法国革命史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作者在超越大革命史学左右两派争论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客观地审视革命进程及其影响。从整体的论点上看,与我之前所阅读的没有根本性的不同或突破。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许多新的视角,性别史、环境史、殖民史、跨国史、全球史、文化史、政治文化史等等,当然也没有丢政治史、经济史等传统视角,新意迭出,大大丰富了我对大革命的认识。另外,作者很会写故事,在书中充斥着大量革命年代个人的故事,有大人物和小人物,有巴黎的、外省的甚至殖民地的,不仅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也把我们带入了历史现场。最后,作者对大量的外省尤其是乡村的情况捻熟于心,对大革命细致的全景式导览。06-14
  • 维舟
    概述了拿破仑上台之前的十年里,大革命对法国社会推动的变革。这些变革,一言以蔽之,即让以前被权力机制排斥的人群从等级制度中脱嵌出来,获得流动的机会和自我解放的主体性。不幸的是,这个过程因为缺乏制度化建设而暴烈、混乱、反复。本书的贡献之一,是将目光从巴黎政府挪开,强调这一中心与外省各地城镇、小村居民互相协商、对抗决定了大革命的进程。博弈的焦点之一是:谁有权代表民意?革命政府认为,“只有国民议会才有权反映和表达民意”,但这其实最后被少数人垄断,“公众利益”竟然不是公众说了算。p.s.书名大概为了过审,脱敏了,本应典出那句名言:“不自由毋宁死。”03-20
  • 犯罪系数Zero
    这是一本奇特的著作,从政治谱系上,作者彼得·麦克菲属于中间偏左翼,对大革命总体持肯定态度,然而他反复强调,自己受到托克维尔的影响才研究法国史。众所周知,老托是保守主义的宗师,反对激进主义。。。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