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陌上花
    对存在意义的探索,如同人偶尔仰望星空,他确确实实看见了星星,却并不知道星星的来源和去处,它发出的光又代表了什么。我们一天天的活着感受着或者忍受着“未知的意义”,我们谈论的字面上“虚无”,也是“虚无。那么确实,一本书、一次旅行、一餐美食、此时此刻的念头,带来的一切——享受或者忍受,就是人生的全部。而哲学,最终的意义指向——是死亡,能再进一步的——是自杀。06-11
  • soloye
    并非《局外人》里的“极简笔法”,不过还是那个用短篇书写世界之荒谬与人之不可能的加缪。短篇集中出现的人都是被抛弃和孤独的,这是人的常态,只是常常因为“沉沦”日常而不自觉。人与人之间尽管有互相依赖的惯性,可误解和歧视也是常态,歧视的对象可以相互转化,全赖于环境和场景的变化。人是偶然的产物,却难以避免去寻找必然之意义,人人都是孤岛一般的漂泊者,自我和自由实在虚无缥缈。在灰暗无告的色调里,加缪时不时会写出几段动人的“超自然”片段,有沙漠的魅惑,也有高原的温情,他在阳光里写无望的人。他在理性上意识到了人的无可拯救,在感情上却不情愿承认,这让这本短篇作品集有丰富解读的可能。06-07
  • 哆啦a梦的口袋
    额,所以加缪到底是在讲什么。没有看懂。09-15
  • BetterCallSolo
    哲学+宗教,门槛相当高。还是有必要读的,加缪除了主要阐发“反抗”与“自杀”,也有想象过一丝试图走向集体性的左岸怀抱。02-15
  • 博卡
    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宗教的影子,克拉芒斯法官忏悔者双重身份的背后还是自己难以找到忏悔对象的无力,因此在高处审判他人罪过,以人们普遍的罪过消除个体的罪过,神的缺席形成的虚无弥散,自由也成了苦役。短篇风格多变,上一秒还沉浸于背教者中的意识流笔触,下一秒现实主义又把异域的宗教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几篇共同构成流放与王国的母题,而这两个词表面虽然对立,在文本的主人公身上却有着罕见的一体性。肉身或心灵的流放总会在某个时刻建立一个王国,不顾其好坏与原先建构的“王国”。而流放的重生或许也是在这一刻实现的,如加缪所言,在这条路上要拒绝遭受奴役的道路与谋求霸占的途径。可惜的是,书中诸多角色都未能如此。01-07
  • LV
    这是一种疏离的美,像被流放到人间的天使在自言自语。不过,这不是满纸荒唐言,而更像是一把辛酸泪。04-10
  • 小迟夏
    很意识流的短篇合集 跟鼠疫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读起来像下雨一样淅淅沥沥的 04-12
  • 非著
    读翻译的,总是不好打五分,留点余地……04-02
  • 鴉片馬克思
    「我越是自审自责就越有权利审判你们。更有甚者,我挑动你们自我审判,我由此获得了同等程度的宽慰!」03-30
  • 桂花糖芋苗
    荒谬存在,但存在是模糊的,在无法逃脱的无意义世界痛苦中,坚定而勇敢前行而非一跃而下——多么典型的加缪式西西弗斯神话。04-03
  • 韫行
    流放与王国非常晦涩难懂。。。译者前后都做了大量的解读,但还不是很懂。最后一篇《长高的石头》刚开始就把人看得晕头转向的,不知道想讲什么,只能说阅读门槛很高。12-10
  • 安文生
    《失贞的女人》,这种想法和思想是多么熟悉,我也曾在笔下想刻画这样的人物11-25
  • 顾城
    有一定阅读门槛,一脸懵逼的读完08-08
  • 钟楼不怪我
    译者个人色彩太重了,有很多诠释,搞得像是在读高中名著。喜欢加缪的人和加缪本人同性格吗,他的一些痛苦纯粹是自己造成的,疏离感带来的谵妄还是愤恨中的讽刺都很艰深,无论从哪一页翻起,都能获得一些启发。外来的审判尚且可以屏蔽,内在的忏悔是时时刻刻不可避免的。08-13
  • 活着为了吃饭
    沉沦让我更游离在法官忏悔者等等名词里不得其法,流放与王国读起来更令我着迷,除了故事以外,热烈滚烫的太阳,树叶宽大而粗砺,法国房子高大的窗户里照进来的阳光,轰隆隆的不息的河流让我嗅到故事里的空气。我发现加缪的故事中的痛苦不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它们真实地存在,过去和现在还有未来,屈从与不忍;茫然与封闭;接受与反思……我们在被流放的人生旅途中寻找生命中自己的王国,加缪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结局里快要碰到了,或许不是他们碰到了,而是读者碰到了,总是留有希望,留有余地。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