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Pengker
    201806,陪产读物@20180212。后半本拖延到3月最后一天才看完04-01
  • 小北
    近日读书有一收获:有些事上不必做好了万无一失的准备再行动的,要记得随时调整的必要,要相信及时调整的力量。有些所谓的遗憾,不必非要留到生命终了。希望2035时,我可以享受当下,了无牵挂。02-17
  • jdxyw
    喜欢杨照和汪洁这两篇。但没有了以往的『声音』,略失望03-23
  • urnottt
    最爱诗的,我的鄂温克朋友和大机器大消息大星系。03-05
  • 1(根稻草)
    《读库》专治阅读“挑食”问题09-07
  • 李宜芷
    诗的最有韵味,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最有乐趣,独乐吟无关需要心境去看。我是没看下去。05-18
  • 任仁忍
    杨照老师还是不错滴,那篇诗的文章思绪宽广,读来很有启发性,不喜欢马伯庸那篇星座,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且网感太重04-23
  • 俞晓之
    忽然想起还没有标过,每篇都会认真读的杂志了。(对读库出品有种盲目的信任,除了,都还好。04-22
  • 头被门夹着
    这一期可真是开门红,篇篇精彩。03-18
  • 黑炭
    杨照老师的行文带着诗味,《诗的(续签)》解答了我一些关于现代诗的疑问,也给我带来些新的问题。虽然我找不到《风雪夜归人》的点,但吴钢的这篇《生活在四合院》激起我很多回忆,北京是很多北方城市的缩影,很多因为城市发展被淘汰掉的习惯,在小地方还能找到(比如掏大粪)。除此而外读此文还可以挖到一些文化界的政治八卦;《我的鄂温克朋友》和《额尔古纳河右岸》写了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前者更加细节,也激起我延伸阅读的欲望;《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非常烧脑,文中一个概念就够我琢磨半天;《洛中小圃独乐吟》讲了司马光和他的独乐园,但结构有些分裂,读起来的感受也是上半部分有趣,下半部分略显枯燥;《凭什么是神作》讲了小说精彩的三个要素,即如何处理主角、配角和反转;最后,马亲王用他一贯戏谑的文笔带我走入星座在中国的历史。02-20
  • 长安老农
    网络故障、坐火车,书读得就快很多。大消息那类科普知识应该多读,读不进去也要读。年近五十,必须知识更新,跟上节奏。人生的下半场才开始02-14
  • 芝麻糊糊大尾巴
    地铁读物,随手翻翻。06-25
  • 中野独人
    诗的续篇,三大与星座一等,鄂温克两篇与司马独乐园二等,四合院三等,冰与火统计那篇太过炫技,读着华而不实05-03
  • 何丽丽
    司马光那篇不错,作者有一种微妙的冷烂欠05-27
  • 潘晓婷
    不好看。照这个水准下去,明年不想订了。02-10
  • mATTHEW
    往年一年声音这个选题一直是我心仪的,17年纷纷扰扰,没想到01精彩三年,这期取消了02-06
  • twopersons
    最喜欢的一篇是: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 汪洁,介绍科幻小说的文章,同时又勾起了读原著和电影的欲望。精彩~02-13
  • 神威
    休憩91st,很难得又来一本篇篇可读的读库,杨照那篇诠释诗歌的长文本身就是诗歌,大可一读再读且脑子放空,鄂温克一篇很有价值,而卡尔萨根那篇给了我极好的阅读体验,格局一高则处处不凡,萨根的前瞻性应是科幻科普两界均无与伦比,司马光,冰与火两篇都挺不错,亲王的那一篇干货足,话题趣味性也很好,可惜不如西游记那篇那么好玩,不过综合本书各篇,已经令人心满意足,不必再生什么奢望。03-29
  • 风之影
    这一期里,印象最深的还是两篇关于鄂温克人的文章,两个作者的写作风格也比较一致,甚至可以当做一篇文章来读。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困境,其实才是文章的核心所在,失去了原来生活方式以及接受新式冲击的部落文明,最终变成了不伦不类,也最终会慢慢消失。这两篇写的很细,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有出发去看看的冲动。杨照关于诗的文章虽然已经在竭力将诗歌形象化,但小众的命运视乎诗歌永远难以改变,介绍《冰与火之歌》的文章也是如此。吴祖光新凤霞一家,更多的是一种记忆,而科普的《大消息》则是相当有深度,也让人感觉人类的渺小和科技与宇宙的广袤。司马光一篇,基本上就是司马光传记,新鲜度不够,倒是最后马伯庸关于星座的文章,让人觉得相当有趣……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