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qmigh
    同样讲混沌理论,写得不如《复杂》。05-11
  • 跳舞吧牧羊的
    涌现这词现在时髦得不得了。07-14
  • 鬼谷校长
    总体上不错,翻译也比较流畅。但是,最搞笑的是,译者把refractory译成“耐火”,他难道不知道神经科学或生理学上的“不应期”?其他如strange attractor应为“奇异吸引子”,而非“奇怪吸引子”(就如奇异博士,而非奇怪博士);无尺度网络应为无标度网络;kingpin的核心意思是枢纽,意类hub,而mediate应译为“介导”而非“调节”,学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机制的人就该知道,peon意为起执行功能的蛋白,直译为“苦工”太低级了。01-08
  • 黄彬
    数学论证部分完全不懂,结论很有意思。发现最近读的几本主题完全不同的书,有一些很妙的联系。12-07
  • Lee
    书是好书,最大的启发是,社会与秩序又是如何从混沌中涌现的。02-15
  • FCperson
    混沌的特征:在确定性系统中看似随机的无规律行为;由于确定性的规律,短期内可预测;又因为蝴蝶效应的不可预测性,长期则无法预测。03-04
  • 戢德善
    可能我才疏学浅 有点读不懂 科普的太深奥了02-23
  • Jimmy47
    得到听书在这本书中,斯托加茨向我们展示了由各种同步现象所组成的一幅幅美妙的图像。今天,“同步”已经开始整合为一门新的科学,它成为了沟通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分支的桥梁。只有理解了同步现象,我们才能理解从细菌到宇宙之间各种秩序的起源,正如作者所说:当找到了自发秩序的源头,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宇宙的秘密。同步遍及了宇宙中的各个尺度。对“同步现象”的研究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活动、集体行为、以及人类社会中的大量复杂现象,而且在应用层面,同步现象还可以启发我们设计和改进各种人造的复杂系统。02-19
  • Hari
    47% 弃. 本书最大意义就是提供了几个混沌涌现秩序的案例. 但是证明罗里吧嗦, 举的例子一点都不形象, 描述也不通顺, 读起来就像自己第一遍翻译的文档, 怀疑译者没彻底搞明白这本书的内容就匆忙上阵了.02-14
  • 万木春
    并非想不想,而是自然规律04-02
  • 轻声鹿
    更理解同步的秘密 可以让秩序涌现 可以触发群体行为 可以让记忆增强 不知觉的同步(例如阅读同本书)可以触发蝴蝶效应 因为学习同步呼吸同步动作和神入都是催眠技能 因此实践起来更有那种感知对方 启动耦合振子 越过临界点 触发共同进入催眠状态那种感觉10-20
  • 花森
    世界真奇妙,还有很多未知等待我们去发现!03-25
  • Hauriou
    耦合位振子最短路径下构成的自体内部及小世界秩序05-31
  • roman
    1生物钟同步2芯片中所有电子组件具有相同的时钟频率3股市4时间相同频率相同05-18
  • greatabel
    同步性现象确实非常神奇05-17
  • 驭风万里无垠
    书名虽然取名为同步,但是其实是一本讲述混沌理论的书。脑电波和睡眠理论部分的章节最为有趣,可读性也很强,而量子理论的部分在传达了很多历史故事。最好深入到作者最擅长的混沌理论和社会学,结尾则漫步到了人类社会从流行的意识产生过程中的同步现象。作为一本科普书中间的理论部分,还是有一些费脑筋的,值得闲暇时间阅读开阔眼界。12-03
  • hx
    总体不错 有几节特好05-23
  • N
    前面几章做了精读,甚至和英文版交叉阅读发现了译者漏翻的文字,后面部分开始快速快进了,因为这本书真可以叫「新科学」,涉及太多领域,由于都还在研究中,加上非常倚重数学和物理学,所以对文科小白真是一种摧残。速读之后大概有了一个框架,接下来可以按图索骥,做主题阅读,找感兴趣的点深挖了。06-18
  • 进行中的学科虽然有拳拳雄心但是没有结论,没有足够的数学底层(虽然作者和他的合作者一直在探求),但是混沌给人的头脑风暴已经够引人注目了。自组织、混沌、复杂网络(华而不实的概念表现了这个领域长久不衰的吸引力)。传播学里的流行问题,物理学里的相变、超导问题,生物学里的周期问题(萤火虫、心脏、肠道蠕动、睡眠)、病毒感染(癌症爆发)问题(进化动力学)、意识涌现(神经网络)、基因蛋白质,化学波(B-Z振荡反应)、生态学、交通拥堵、计算机网络、经济周期、混沌密码。数学用非线性、拓扑。(其实还有像什么神经算法、元胞自动机、社会语言学、物理里的孤波大量学科可以扯上关系,法律和科学的起源会不会也有关系!) 最大启发是混沌需要混沌来驯服、中央节点很重要。但是必须说,本书就是当个头脑风暴用的!(见识广的不用读)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