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内容扎实,架构明晰,颇重视政治与革命在文学史中扮演的特殊角色。言语尤干净锐利、爱憎分明,“文如其人”之论,想来不错。09-13
  • 智术师
    余虹的研究路数和文章笔法,大抵不是我所欣赏的那一类型。余虹的许多论断,其实都是立不住的。如果有人系统读完余虹的全部著作就会发现:若以今日眼光视之,他的思想先锋性和问题意识全都大打折扣,已然陈旧不堪。余虹之死,比他留下的著作更加意味深长。04-26
  • Balthazar
    被这种研究范式捕捉了,不知道以后再看这方面研究的时候能不能产生一种超越的思路(对历史与理论的梳理以及总结堪称冰冷,无比清晰地指出本质,但是这样的写作方法是否会导致再阐释的不可能性?无论是否危险,这本书使得相关讨论的内容变得更加清晰05-03
  • nowhere man
    写得非常之好之深刻,作者成一家之言,清晰地梳理出文论史的脉络12-17
  • 刺客铁之陀
    找灵感,重读几个章节,依然埋藏着深深地激情,粗阔地叙述,精巧地分析,是一种语感实践意义上的学术创作。总之,感谢向天渊老师六年前推荐此书。07-24
  • 星三岁
    有深度的文学史,虽然有些判断下得过早,不过这种爱憎分明的两极也是学者的风格之一。10-24
  • 小混混
    以思想把握理论与历史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余虹是一个有良心的学者,一个有思想深度的学者,一个向往审美、自由生活的人。02-06
  • 辽北大地范德彪
    余虹很厉害,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信手拈来,对西方现代文论的掌握非常深入,特别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研究非常深。08-17
  • 魏晓波
    这本我也看过。可惜了。10-05
  • 哗拉啦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论述框架太陈旧了,政治-文学/工具-审美的二元对立实在没意思,阐释潜力也太有限了。本书稍有不同的地方是把五四到80年代统一划为“现代性”的政党政治革命时期,然而随后把其中政党实践与审美价值的冲突理解为“两个现代性立场”的冲突,并将之与西方所谓“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对比,仍是政治与文学的老话。从“现代性”角度统摄20世纪中国文论,对“现代性”本身的论述却不能令人满意。“文化转型”越来越多人研究,现在看来,用一个范式统摄一个世纪的做法局限性很大。由于题目太大,大多论述浮于表面,且作者实在太喜欢“第一、第二、第三”一一列举的“答卷式”写法,读着干枯。04-05
  • 大明明
    重温现当代文学史,工具性和审美性,文学永远也在两极之间03-05
  • 存悔斋主人
    如果想对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历程、本质有更深入、更深刻的把握,读一读这本书吧!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