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如是我闻
    感情描写的好细腻啊,看不出来是男性作家,我勒个去,太牛了。就是看完,心情好沉重啊。08-30
  • pityOxygen
    处女作的通病 不会取舍 多个主题在狭窄的空间内显得不伦不类05-24
  • 若你遇见她
    到最后才明白封面上的那句“我永远都会知道你是谁的,我向你保证。即便你以为我已经忘了,即便我看上去已经忘了”这句话多沉重,不属于我们的世纪,该是我们不是我们自己吧,为了向上一个阶层奋斗的辛酸史,从来没想到老年痴呆症是这么的让人难受,平淡简单的生活,有着希望,有着失败,佩服的是女主人公艾琳的不退让。11-27
  • HeyMarjorie
    跟《斯通纳》很像,无比真实的人生故事。充满了挣扎,失望,彷徨,无助,到最后才发现能拥有的只有孤独。“爱和被爱才是世间最重要的事情”,不知道30岁的我是否能够真正体会,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独自抵抗虚无。父亲写给儿子的信让人无比动容,泣不成声。11-06
  • Kardinal Waltz
    有时觉得男性作家描写女性角色心理活动会过多添入性的成分,但又不得不说自己也不可能了解五十岁中产阶级美国女人的内心。艾琳的许多心理状态太真实了,如果把我放在她的位置上恐怕我过得并不会比她好,她和艾德的爱情和婚姻也是如此现实和普遍,让人不禁把自己的生活带入,满是绝望。结局的设置更是将压抑推向极点,作者设的悬念在我读来仿佛也不是悬念,康奈尔抱着的那一丝希望也终将会破灭,时间不能倒转,犯下的错误也无法被纠正,他将交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来弥补所有过失。05-18
  • qiu~
    初看标题以为是本美国梦奋斗史,看完对爱有了更多期待。前篇我都在问为什么,总在想妻子的选择是不是正确,我总是带着权衡和计较看待他们的婚姻,可当丈夫开始失忆患病我就只剩下心痛了。妻子对丈夫的爱,父亲对儿子的爱,妻子一生勤苦工作渴望改变命运却惨淡寂寞,丈夫一生都在做最真实的自己最后却连自己是谁都不再记得,儿子从温顺叛逆迷茫到顿悟30多年,2周地铁600多页爱与心碎、希望与失败看着只想哭,苍天饶过谁?喜欢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信:你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计较得失,而是为了去爱和被爱。生活中除了成就还有更多东西值得你去追求,做好人,做好事,一切都是值得的。01-12
  • 昆汀的影子
    普通人(黯淡的)波涛汹涌。03-29
  • cheeseflower
    被感动到。真实情感体现在未言说的和回避着的…11-02
  • 空山
    五月第二本大部头打卡书·藏书阁打卡。慢悠悠的读完,真的好喜欢。1951-2011年,漫长60年的岁月,娓娓道来一家三口人平淡无奇的生活,平淡到六百来页居然连个高潮也不曾有过。以艾琳的成长未开始,父母的不和谐让她急于摆脱一切,幻想着改变人生,但结果还是因为爱嫁给了一个平凡的男人,经历一点小磨难有了一个儿子,俩口子踏实工作,一步步过上了普通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按着这个节奏发展,就是灰姑娘的故事了吧。但生活就是生活,往往都是不随人愿的,埃德还没遭遇中年危机就先遭遇了“阿尔茨海默病”,一家的生活轨迹出现了大的变化,他们以爱为名去生活,又在生活中加深爱,不断地逃离一种苦难,又一头扎进另一种苦难里,刚摆脱了一种束缚瞬间又被现实困住,他们希望-失望-希望,但始终还是没有放弃。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吧!05-16
  • PtCdcdPr
    这是第一本,我把原版和翻译版都看了的小说。看完原著是在大约两年前,当时感触颇深,于是第一次在豆瓣上公开的写了几段文字,算是记录自己的心情和读后感,没想到却成了我再读翻译版本的契机。10-07
  • 兰小萱
    弗兰岑是尖刻的,托马斯是柔软的。确确实实像腰封上说的那句“触痛每个人心底最深的脆弱与柔软”。非常动人。虽然描述了许多生活中的艰难时刻,但仍然让人感觉温暖。08-18
  • 就差10cm
    断断续续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看完。艾德无助地在疗养院时,真的哭成了狗。非常温柔深沉的一本小说。年度最佳献给它。但是书名为什么不翻译成《身不由己》??11-22
  • yannanh
    生活可能是平淡的,失望的,需要坚韧的意志力的。650多页的大部头,就在用深刻而平叙的文字描写着纽约爱尔兰移民家庭的日常故事,有感于朴实的文字带来的节奏感和对情节的把控,也足够让人震撼了。对于人生,我们更应坦然去面对,因为很长也很短,有快乐有波折也有遗憾。09-17
  • Jonathan
    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厚达近700页的被各大媒体列为年度最佳图书的处女作。一个追求着美国梦的爱尔兰移民女人和他深爱的却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丈夫以及并不如人意的儿子演绎了一代人的现实主义史诗。读的过程并不激烈也不觉得高潮迭起,一切都是生活的平凡安静真实以及变数痛惜和无奈。它告诉读者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坚持什么是爱什么是接受以及什么是死亡和活下去。10-22
  • 冰冰小生
    写得那么长却又写的那么浅。节奏感也是奇差,每个段落都是嘎然而止,毫无过度又是一年过去。这高分怎么来的=_= 11-20
  • 猪猪要多看书
    这本书其实不太适合现在读,一路都情绪压压的,看完许多日,都不知道该怎么写感受。作者把生活的琐碎、真实、绝望、温暖,刻画得太细腻了。感觉真的就像是陪着故事中的一家三口活了一辈子。特别是陪着他们,一起面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残忍入侵,眼看它缓缓而来却又无法闪躲,那种无力感和揪心,让人难过得有时都不想读下去了。幸而,尽管面对心力交瘁的生活,他们也有厌烦和想放弃的时候(这才是真实),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哪怕不能改变结果,哪怕过程痛苦不堪,仍然在尽全力做到“我们要保持尊严和优雅地继续生活下去!”读完整个故事,再去看封面上那句话:“我永远都会知道你是谁的,我向你保证。即便你以为我已经忘了,即便我看上去已经忘了。”心酸得忍不住泪流满面……希望,我和我爱的人,永远记得彼此,一直好好相爱,直到生命尽头!11-24
  • 何适之
    由于对作者生平毫不了解和书封小清新的缘故,抱着可能买了本加厚版《追风筝的人》的心态进入阅读,读了几页却发现是比预期中好太多的一部大部头长篇,如宣传所言是乔纳森弗兰岑式的家庭小说,但是没有弗兰岑那么刻薄和讽刺,更像是读爱尔兰小说家托宾或者威廉特雷弗时的那种体验,既带有极具洞察力的发现,又带有对于生活对于家庭情感关系的强烈感受力。小说中的女主也是来自爱尔兰,不知道作者是否也是这种背景。09-15
  • 趣奇
    很厚实的一本书,足足有658页,没有太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虐恋,也没有对人生大彻大悟的感慨。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平凡女人略显惨淡的一生,讲述了一个研究大脑的科学家在五十岁患上了早发性老年痴呆症并在十年内迅速衰退之至死亡的故事,讲述了被寄予厚望也勤奋努力却处处迷茫的男孩子的三十多年的成长历程。很多人对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大概都是被作者对人物真实到赤裸的心理刻画深深触动了,艾琳对自己,对爱人,对儿子,对邻居和朋友的那些想法和日常中在我们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如出一辙。于婚姻,这是一本写实到让人感到讽刺的书;之于阿尔茨海默,这是一本残酷到无言以对的故事,尤其是看到艾琳在记事本上记下埃德第一次忘记某件事或丧失某种能力时,对命运无情的 退让和对信仰一次次动摇又一次次坚定的绝望。珍爱生活吧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