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No kitsch
    当妈的作家也挺可怕的11-14
  • 2s
    真的理不清作者的思路,不喜欢写得太像散文的科普。04-24
  • pinkelephant
    以为是免疫系统的科普读物,其实只是说疫苗的,更准确地说是有关疫苗的文化社会意义上的思考,和医学没啥关系。这本书是写给美国那部分反智、原教旨主义反对疫苗基督徒。而在国内,大家对疫苗接种没那么多反感情绪。总结来说本书中心思想一句话“纯天然”不等于“好的”。化学、人为加工的也未必是坏的。从结构来讲,本书太散了,通篇都是作者神经质的担忧,文青式的联想,对于有点医学常识的读者来讲,本书毫无营养。06-29
  • untamedheart
    和预想的很不一样,可能还是不习惯这种散文形式,篇幅之间关联松散的科学主题的书。有一些段落有强烈共鸣,免疫的公共的集体的属性, 我们的身体并非独立存在而其实是相互依存的这些观点很有意义。再有就是翻译其实看起来并不顺滑,当然我相信原文也并不是轻松易读的。kindle版本别字太多。08-05
  • 岩井俊七
    确实是 "科学与文学接壤读物",一位惴惴不安的母亲对接种疫苗及免疫力相关研究的产物,写满"身为人母的能力和身为人母的无能为力",她的焦虑其实代表了我们每一个人对现代医学、疾病、环境的焦虑,不仅当妈的大家都值得来读,观点明晰,摆事实讲道理,很涨知识,触及不少带来启发与深思的观点,译笔简洁流畅,兼有文学性,看完收获颇丰;"当我们遇到和我们信念相左的新信息时,我们会倾向于去怀疑新信息,而不是去自省自察我们自己的信念",这点显然不仅仅适用于针对疫苗的态度04-04
  • 璃人泪@2011
    私心很喜欢的一本书,两年前经历了作者描述的状态,常常困惑想这么多是不是庸人自扰,或者后悔有些选择做得不好。但将个人的感情放在更大的环境里,竟然得到了不同解答,视角的转换反而让看似无解的问题有了一点解决的理由和希望09-22
  • dormouse
    不算科普而更接近随笔,实质上讲出的内容并不多,唯一算得上新知识的就是群体免疫力的概念,以及原来有那么多美国父母抗拒疫苗接种……04-17
  • 招财又进宝
    妈呀,这不是科普,这是文学,典型的外国人写作啰里八嗦,我出门先迈出左脚后右脚。更多讲的是生子后自身感受的改变,而不是免疫反应和疫苗的机制。04-30
  • 莉娜
    虽然已为人母,但是这本书依旧是啰里八嗦看不下去。波长对不上,这样的科普不看也罢。08-08
  • 高大玉
    原来黑死病就是腺鼠疫。原来梅毒在英国人口中是“法国痘”,巴黎人那里是“德国病”,佛罗伦萨人称之为“那不勒斯之疾”,日本人唤其为“中国病”。04-30
  • ldw04
    非常棒的一本书,初为人母的人读起来一起会有很多共鸣。而针对疫苗、过敏等,作者的思考很有深度,综合了医学、文化、伦理等,行文风格和苏珊桑塔格有点像,属于不可多得的佳作。10-01
  • norve
    读完后觉得,只读前三分之一左右就够了。01-07
  • #暗蓝#
    有关疾病的社会心理的通俗读物,文笔尚佳。09-21
  • 李妙生
    文科生写的书,是还蛮好看的。但看完总觉得还是少了点什么。04-12
  • Shirleysays
    在科学与文学之间谈论免疫。浅显易懂,特别棒,推荐!10-15
  • 晓林子悦
    一本首先从母亲之心出发的书籍。“怀疑态度是我们身为父母的职责。”进而从科学、文学、哲学、医学、伦理众多角度,碎片化的拼图逐渐聚拢,重建对“免疫”的全方位认识。09-21
  • 殉难圣印
    这书疫苗市场人员和公卫人员应该看,看看没受过理科教育的文科生会怎么曲解基础概念,会对疫苗产生怎样莫名其妙的曲解,还用文学手法来描述。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