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非必要不读书
    史料有些陈旧,独创性观点不太多08-15
  • 谢富壕
    喜欢这种资料扎实的考证的书。08-15
  • 这么近,那么远
    “本书正是关于《中华帝国全志》的研究专著,旨在全面梳理这部巨著的内容,通过大量文献和考证,够了出《中华帝国全志》的成书过程,探究该书的稿源、选稿标准以及对原稿的增删和改动,并以大量篇幅查考书中译文的汉文资料来源,从而揭示出《中华帝国全志》与中国经典西传的关系,还原当时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从历史学的长时段观重新审视了当时传教士在中西方文化与宗教交流上所充当的角色,为读者重新解读和深入研究《中华帝国全志》提供了翔实的史料。”05-15
  • 尝试将《全志》的编纂和出版放入到礼仪之争的背景下审视,意图论证杜赫德“编而不作”背后的“其义自现”。对于手稿、译文的整理、辨读,用功极深,很有价值。个人感觉,作者行文常有跳脱、骤断,或许是因自己翻阅匆匆的缘故。06-19
  • 志于匏
    近乎完美的博論,但並未達成自己的野心。四個重點:百科全書時代與傳教士漢學的碰撞(《全志》如何因次年海牙的盜版成為暢銷書);《全志》與18世紀末漢學範式轉移(從教會到學院派文獻學家);異域想象與奇觀時代下的遠東知識(包括了地圖與生物醫學);禮儀之爭背景下的隱秘辯護(耶穌會士如何通過轉譯中文經典來說明其可教化性)。葡西勢力衰弱後法國在遠東崛起,但康熙與鐸羅使節團正面衝突以後,羅馬教廷的基本盤直接受到衝擊,雙方全面對立。歐洲瀰漫在一種遠東野蠻化的認識中,但這些常年生活在中國的耶穌會士冒著巨大的風險「請中國作證」,理由翻譯中文文本的方式證明中國的文明的友善與可塑性。在華的三代耶穌會士在文明衝突的巨浪中堅持著對華的敬意與誠實,比起那些很快被淘汰掉的知識,他們的經歷值得更多地被書寫和閱讀09-21
  • 小野山
    其实好玩的学术书还有很多(除了著名的几本),比如我十几岁时经常翻du halde编写的《中华帝国全志》(法文名超长,18世纪成书),当然是猎奇向的,du halde从未至中国,只是整理了耶稣会士们的资料与信件,我想,如果有人专门研究du halde肯定有趣,遂找到此书,读得津津有味。07-15
  • Holder Joe
    史料扎实,阐释得当,近期读到的一本好书12-05
  • 康博巴缺
    本次傅雷翻译奖得主,史料详实,对于了解中西文化交流史大有裨益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