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Alice安
    看到比爾·維奧拉一篇時記起18年在上海看過他的視頻作品,印象深刻。身體作為物質存在呈現出人的精神向度。採訪了這麽多藝術家真厲害,短篇幅的對談可以作為對藝術家本人和藝術理念一次簡單接觸。我偏愛的總是那些把身體納入藝術語言的創作。12-27
  • 棈尧
    喜欢摄影做过记者对我已经要对这种艺术访谈失去兴趣了,能采到这么多大牛作者真的牛批08-07
  • 作为科普读物还不错。就是有两点不太行,一个是很多艺术家主要被讲述的作品跟内容配图完全不对应… 讲的没配图,配图的又完全不提。还有一点就是女性艺术家太少… 27位中只有四位女性艺术家03-07
  • 大喆
    太浅,特别是西方艺术家这块09-04
  • 普鲁斯特起床了
    越看越好看,是扎实的艺术报道。艺术家与时代的关系,在艺术史上迈向前的一步,结构举重若轻。人物和思考都立住了。08-31
  • dietentrance
    首先我很不喜欢访谈 我觉得表述是次级衍生物 表达和思想链的末端 其次这里是一些被听见的执念 不知道那些淹没在名誉之下的声音是否也值得被关注(或许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反证了某种不值得,被关注就是一种已经有了预设的结局)04-28
  • 不擅长
    基本都是熟人。听听他们各自的一套理论,与其说是谈艺术,不如说是剖析他们自己08-08
  • FeSi
    有的中国艺术家挺不讨喜的..05-19
  • 包法利富人
    喜欢小野洋子与大卫 霍克尼 后者的偶像是毕加索。08-06
  • 小秋破
    读过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艺术家的脑子和我的脑子不在一个维度上,有些作品我实在是理解不了,就算有文字描述,我还是理解不了。但读书就是这样,开拓眼界,挺好。01-20
  • 浓缩当代艺术代表艺术家,快速了解他们的理念和作品,对自己的继续创作有一定帮助。今年是我重新回到舒适区的第一年12-12
  • 潇潇雨
    艹,你也是玩现代艺术的啊……03-10
  • tattvamasi
    和艺术家交谈确实是最一手的资料了,访谈录确实也比评论文章好读的多,也证实了好多的坊间传闻,看看成为大艺术家需要具备哪些必要的品质。08-21
  • 大辉
    可能是受限于篇幅,或者原本是刊于杂志、目标读者不同的缘故,感觉对艺术家访谈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欠缺。以后还是通过访谈或者对谈的视频节目获取相关知识吧。02-28
  • 懒得起名
    每个艺术家都是最最坚持成为自己的人。08-30
  • 私享史
    最好的几篇是侧写和采访徐冰、隋建国、蔡国强、张晓刚和曾梵志(大概也是因为这几位最有名),信息很丰富,问答有深度。其余属于正常水平的新闻杂志完成稿。对姜杰的“肖淑娴”很有兴趣。额外的收获是,认识了丁乙,又从丁乙那篇知道了Maurice Utrillo和Sean Scully(后者也在采访之列)。另外,Hilla Becher的卒年和Fernando Botero的生年弄错啦。隋建国:“这个世界闭上眼睛已经全都是雕塑。只要是能触摸到的物质,都可以当成雕塑来对待。”丁乙:“抽象艺术基本有两类途径,理性的必然从构成起步,感性的必然从无意识的表现性起步,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在他们的时代都用自己的实践把这两条途径指明了。”12-02
  • 沛沛
    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接受的是西方艺术教育的缘故,选择的中国艺术家(虽然都很有名)都可以在西方艺术框架中找到位置,就连被排在第一位的徐冰,也只是在文字-意义这条早被西方探讨过无数次的哲学线上游走。总的来说,似乎中国艺术家的东方感、东方价值都流于表面了。倒是第二辑国外艺术家部分让人惊讶,他们不惧抽象,玩弄时间,漂浮色彩,完全把自己当成神经病。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