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剑疏(已黑化)
    很漂亮,意外的好,形散神不散。上篇反思陈寅恪范式,从旧有宏观历史图景出发,当成有问题意识的学术史看很不错;中篇细致研究褒勋臣诏与李唐创业过程,分析太原功臣的实相,对李渊的矛盾心理剖析颇深;下篇重审裴刘之争与李唐开国叙事,对唐初李渊亲贵政治的分析(“宇文泰与武曌的中介”)尤其有意思。能避开“关陇山东论”和“建成世民权争论”两个“纲筐二象性”的东西,小心翼翼行走,不易。地域、阶层、婚姻、政治,各种身份认同交缠在一起,不可简化复杂现实,治史难矣哉。11-11
  • 逸轩博雅
    作者在检讨了陈寅恪“关陇集团”和“李武韦杨婚姻集团”理论的基础上,对唐初贞观武德政局提出了皇权主导下的亲贵政治解释框架,这一框架,并非是对陈氏理论的抛弃,而是以陈氏假说为基础,结合汪篯等前人对于“关陇集团”的解释,加以自己的分析,提出了统摄武德贞观两朝的“亲贵政治”模式。关陇集团的解体时间被学界研究往前推至杨隋,陈氏的“关陇集团——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中间出现了断层,这一断层作者用“亲贵政治”来概括。亲贵政治,作者概括为采取了南北朝时期多数的霸府政治模式,以心腹旧交为执政辅臣,并以此为核心,收聚各方力量,建立新的政治共同体,并且亲旧并非出自某一强有力的政治派系及集团,亲贵权力始终从属于皇权,皇权凌驾于执政的亲旧人士之上。10-20
  • Jimmy47
    得到听书:第一,唐高祖李渊是从太原起兵,打下天下的。但他在开国以后,却排挤了太原功臣。这是因为太原功臣很不靠谱,当初起兵时只想守住太原的一亩三分地,根本不想跟着李渊打天下。在进攻关中的路上,太原功臣还差点临阵脱逃,坏了李渊的大事。于是李渊在当上皇帝以后,就让太原功臣统统靠边站了。第二,李渊排挤了太原功臣,就重用儿子们。于是,李渊就同时重用了李建成和李世民,让他们掌握军政大权。同时为了做事公平和制约李渊还赋予了李世民很多非分的权力。于是,一个皇帝,两名皇储的局面正式形成,李世民的胆量和野心都开始膨胀,和太子李建成的关系也日益紧张。第三,李渊到了晚年,不顾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经构成零和博弈的事实,仍然继续玩平衡术导致他俩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走向白热化。终于,李建成和李世民在玄武门刀兵相见04-03
  • Alejandro
    想来也是,唐朝之所以能建立成体系的官僚制度而不同于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对太原功臣的限制也有很大的原因,而有恰恰幸运在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很有才干,通过李世民的努力再进一步确立成熟政治制度,李渊错误的开头却被历史戏剧性地圆滑收场,这才是历史最有意思的地方。03-26
  • 某某佳哇
    从“元从功臣”和“亲贵政治”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唐代开国史,从裴刘之争出发分析义宁、武德政局,将亲贵政治视为一种政治体重塑的必经状态,跳出了“关陇”魔咒,推陈出新,启发甚多。04-11
  • Capio
    創業夥伴太不給力… 家族企業不好管理… 10-21
  • 坏晓曼
    论一个悲情老人如何挑唆家庭内部矛盾的故事-_-||造成李建成和李世民零和博弈关系不是必然,还有李元吉,或许行程三方制约宣武门之变或许不会发生,但李渊死后权利有可能短时间真空。12-12
  • 赫舍哩志宁
    太原元从功臣在李唐建国后处于政治的边缘地位,而武德初政府的高层职位被与李渊有着亲密的个人关系的亲贵势力把持。究其原因是因为太原功臣与李渊个人的关系并不密切,太原人士的太原本位主义思想与李渊关中主义的观念产生了冲突,太原人士自身素质的问题。诸多的因素造成了李渊对太原功臣的有意防范与猜忌,导致了他们在政局中的边缘化。在亲贵势力与元从功臣发生冲突时李渊亦偏袒亲贵势力,但李渊对亲贵势力的优待与重用是出于一种个人的情义,亲贵势力只是皇权的附庸,并不会对李唐皇权造成什么威胁。12-18
  • 寒鲲
    全书从陈寅恪先生的关陇集团理论及婚姻集团理论综合入手,在重视婚姻集团理论的背景下,自褒功臣诏切入,考镜源流,对太原起兵元谋勋效团体在开国过程的的政治地位变迁做了一番精彩梳理,并结合刘文静事件的细密分析,得出义宁武德亲贵政治之结论。最终作者还在亲贵政治的基础上,上溯开皇、下及贞观,对开皇、大业、武德、贞观四帝政治进行了颇有启发性的概括,并进一步升华出李渊在宇文泰与武则天之间的意义,酣畅淋漓,颇为痛快。12-02
  • 豆友194947322
    冷饭炒出新花样,大体就是中古史研究的魅力所在。尝试值得肯定,用亲贵政治观察唐朝建国过程的特殊性确实更为细致,关于李渊“多谋寡断”的性格倒是可以修正前人用《起居注》塑造的过高形象,刘文静之死的考证颇见功力。但略失望,作者用了很大篇幅检讨陈寅恪关陇集团及婚姻集团学说,并关注到陈氏理论的变化,本以为后面的研究会有怎样的高论,但总体感觉还是眼高手低,落差不小。按作者的说法武德一朝,关陇集团在唐朝中枢政局中已不具优势,以皇帝为核心的亲贵政治才是其本质。不过我实在看不出作者这种说法能对陈寅恪的关陇集团学说能造成了多大的冲击,而且作者也承认了所谓的亲贵多是关陇贵族出身。李渊选择信任哪一部分人和关陇集团在唐初的地位有何关联?不触动陈氏理论的根基,那在我看来就和汪篯黄永年一样,只是在陈说基础上做了修正而已。 @03-30
  • 隐清
    核心就是,李渊其人任人唯亲,始终亲信的是关陇旧人;对太原功臣严加防范,对待凉薄。所以到底是谁利用了谁?11-01
  • 一大坨
    李渊身边元从与姻戚之争,功臣免死无非是廉价的打发03-15
  • 天智・天武
    身退何无奈,功成亦茫然:刘文静。作者实际是在挑战关陇集团说,要不然开篇就大幅对其着墨。不知是篡改还是确有其事,看了本书再看玄武门之变,真有一种革命拨乱反正的快感。03-30
  • DRYJIAYOU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李渊所主导的义宁之政和武德政局,基本特色是政治中书的亲贵政治,决定大臣的地位的是它们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而非他们所出身的地域,这能够保证李渊对朝政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杨坚也是如此)。根本上是对陈寅恪的关陇集团与李武韦杨婚姻集团理论的回应,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元从功臣地位变迁的考索,尤其是在对霍邑之战前贾胡堡之议中所体现出这些功臣的“太原本位主义”以及对李渊政治抱负的疏离的考察,发现了隋唐开国前期所共有的“政权主导、主政者确立政治合作原则、政治集团或地域性势力作为政治资源为其所用的政治模式”,稳固了两朝开国的局面。这种亲贵政治的延续与发展,直接的后果就是玄武门之变,贞观政局也基本上是亲贵政治,所谓“一君两储三方”的格局则延续下来,主导了唐初政局。12-13
  • 何玄
    皂鵰扑燕,狮子搏兔。11-23
  • 越石赋扶风
    因私人关系建立以皇帝为核心作为皇权的衍生物的亲贵非功臣政治才是武德政局的真正面貌,亲贵政治是周隋社会发生巨变条件下最为安全的政治模式,是从地域集团政治到皇权政治的过渡。李渊一开始就因为太原元从在能力社会影响政治理念的缺乏而对其意见颇多,称帝后面临复杂的政治局势更是标榜自己是隋朝正统继承者,因此需要淡化武装反隋的行为,对元从功臣的封赏也大打折扣,而刘文静之死是李渊为维护亲贵体制的结果。李世民作为亲贵政治最大受益者,通过政变登基,但贞观朝本身也是亲贵政治,不过是很少显示出对其他非亲旧士人的排他性,亲贵政治代表人物房玄龄的个人素质和执政能力也远胜裴寂等人。12-14
  • 中世与近世之间
    冷饭炒出新花样,大体就是中古史研究的魅力所在。尝试值得肯定,用亲贵政治观察唐朝建国过程的特殊性确实更为细致,关于李渊“多谋寡断”的性格倒是可以修正前人用《起居注》塑造的过高形象,刘文静之死的考证颇见功力。但略失望,作者用了很大篇幅检讨陈寅恪关陇集团及婚姻集团学说,并关注到陈氏理论的变化,本以为后面的研究会有怎样的高论,但总体感觉还是眼高手低,落差不小。按作者的说法武德一朝,关陇集团在唐朝中枢政局中已不具优势,以皇帝为核心的亲贵政治才是其本质。不过我实在看不出作者这种说法能对陈寅恪的关陇集团学说能造成了多大的冲击,而且作者也承认了所谓的亲贵多是关陇贵族出身。李渊选择信任哪一部分人和关陇集团在唐初的地位有何关联?不触动陈氏理论的根基,那在我看来就和汪篯黄永年一样,只是在陈说基础上做了修正而已。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