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nauges
    有趣、也有诸多启发,戴老师仍然不断强调回归历史,强调文本深处的社会历史、政治。12-26
  • 小天猴大眼萌
    文本里的“褶皱”,现实里的伤口。返归历史是为了重新出发。03-01
  • 一额汗
    不好好写,资料也不完整。只能做参考,提供思路了。02-11
  • 瑽瑢
    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的学术书!05-18
  • fanneyfly
    戴老师全程示范:何谓经典?为什么读经典?如何读经典?10-20
  • 格鲁米
    @上海人民出版社 “对话戴锦华”系列第一弹04-15
  • 万水千山皮皮虾
    对话体,气魄很大,拆解的很痛快,收获很多,虽然对二人的某些历史观点及论述不太同意。将历年的电影(主要是2011版电影),文献学一样地比对,在各自细微差异处钩沉其背后具体的社会及历史原因。精细的文本剖析,多层次的文本,从小说到电影,相互嵌套,在历史地审视文学,或者说大众文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丰富的美。对历史情境的再现与重视很值得思考,而讨论过去是为了有益于当下及未来。“褶皱”及“羊皮书”的比喻很生动,又一种讨论“文学经典”的思路与方法。对女性主义的梳理及讨论没有太读懂,相关材料之前未注意。恨口语词汇太多,“滥套”一词反复出现,有点想笑。分析电影画面镜头的部分很受震撼,学会用一双”复眼“看镜头。前序后记中,都有一种刻苦天才的自负,然滕的更真挚,略胜乃师。10-06
  • 薛定谔的鸽
    “19世纪的英国”深深嵌入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很多地方难免牵强,但是痛快,喜欢这本戴爷的风格。10-22
  • 淹然
    文本中的皱褶,现实里的伤口。02-04
  • 小城鱼太郎
    也许目前及今后的修炼长远看来的唯一目标便是修炼出这样一双观照世界(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类的,历史的还是现世的)的复眼。04-11
  • 攸川
    匆匆翻完。戴锦华擅长的是文本分析,而不是别的。12-18
  • 曼仔
    断续读了两天才读完,戴爷功底很扎实啦,而且那种一身正气又诚恳的知识分子人格魅力还是有加分,但是回归内容本身,我觉得一来她选取的研究方式(理论工具)有不少地方有过度阐释之嫌(也不是她的问题,是我对这种文化研究解读方式本身的疑惑,可能这方面还是有点受赵鼎新影响,解释和解读都重要,但是在今天的语境下,似乎解释更需要),但视角上还是有非常有启发的地方。12-25
  • xīn
    深度与趣味并重,前三篇展现出的广阔视野与深入的能力都让人惊叹,第四篇展现了戴老师一贯的惊人的单片分析能力。第六篇中国之旅感觉展开不够。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