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在@张强文V 推荐之后,王岐山推荐之前,买了《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两天假期才开始拜读。作者说的是1789年前后的事,却总让我想起这两年西亚北非那场不再被关心的变革。相似的是,纯洁的革命事业易被现实政治玷污,文人的理想易被精明的行动派人物操控,往往“那些受到革命最大威胁的人却走在了前列”。04-06
  • 拉鸟
    这书至少要全文背诵五遍,细读十遍,外加平时没事随便乱翻吧。。。08-27
  • Jo
    即使是最不敏感的人,也能读出此书对现实的观照性。所以,既然常委都推荐了。。读读也好。。03-06
  • 易乙
    历史是一座画廊,在那里原作很少,复制品很多。12-29
  • 晴夜风
    托克维尔的论断直截有力,省略了精细的论证,但不见得粗糙。03-11
  • 自娱者小五
    以我可悲的政治素养都能感受到的尖刻,有几处读来很过瘾,比如文人参政的弊端,读着读着就难免想到这话在现今能派上什么用场。前面大半部分让我对政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感触,除了以往会说到的阶级矛盾、政治体制以外,税制、财产所有权暗含着的阶级博弈、话事权的掌握,对社会稳定性难以捕捉的影响……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以前说的圣君明主爱民如子什么的观念现在基本全线崩溃。另外,这本书在宗教方面下了不少笔墨,对于宗教缘何在大革命中首当其冲的解读很有意思,所以宗教只是因为和旧制捆绑得太厉害,长期又没有广结善缘所以只能倒霉,我一再想到乌合之众和这本书之间的关联,觉得还挺可怕的。最后,这本书的尾注很厉害,画在上面的时间和正文基本是一半一半。05-05
  • 甫陵
    表面上的新事物更可能是旧时躯体新换了一层外壳而已12-08
  • survivor
    感觉和当前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04-18
  • 鲁闽
    用文学性的语言来做论文,这是很古典的。这本书的某些部分或者片段,比如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又如巴黎之于北京,再如法国文人之于微博公知……的确很像当下中国,但我不认为它为当下中国做了一个预言。因为中国并没有一个只能与生俱来而不能成为的身份,而在法国,恰恰是这个身份,激化了最后的矛盾。当然,对中国而言,这本书不失为一面镜子,但我认为,它所映照的或许应该是国民政府的旧制度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而文人的角色则由那些去延安的作家来扮演。改革开放标志着我们已经走出了中国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现在我们正在向前。12-25
  • 一个小标点
    不论柿油五毛,都有必要看这本书——历史如此相似,令人心惊肉跳。“旧制度死亡了,万劫不复;但是人们不可以以为在旧制度的废墟上,不会再建起专制暴政或无政府状态。”被抛弃的、只作为纳税人和劳役者被想起的、处境恶化且没有改善空间及可能的农民;丧失政治权利却依旧保有经济特权、虚弱且日益隔绝的贵族;用普遍抽象理论引领舆论、对革命伴随的危险毫无预感的作家;风声鹤唳、畏首畏尾、在开始改革的时刻却最危险的政府;不再有平衡、牵制、约束的力量,王权从贵权手中争取平民,热情却点燃并武装了后者的怒火,一切顷刻土崩瓦解。大革命摧毁宗教下所有政治秩序,又成了新的宗教;为自由而战的人们,成了新的平等的奴隶;“书籍提供了理论,人民负责实践”,革命超出了所有人预料,“坏东西和好东西同归于尽”,“它总是比人们预料的更坏或更好”。01-09
  • 菲利普
    不过尔尔,适合慈禧太后和光绪读,当代中国大不同。相关研究早已超出。王XX号召读这书,不是装叉就是naive,学界争相解读,只能说明学者们太low。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