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人文社科
焦土
反馈
书名
焦土
作者
保罗·卡雷尔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516820278
出版年
2018-8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页数
624
定价
169.8
装帧
平装
标签
军事
豆瓣评论
小鳏人而已
一群自以为是的精苏总以为苏联光明正大,找本书恶心死他们
06-05
DRYJIAYOU
层次清楚,逻辑清晰,既有对宏观战略的方式,也有对士兵无畏勇气的赞叹,了解东线战场的基础书籍。作者核心观点是想守住一切的人最终必将失去一切,希特勒的干预使得德军失去了最后的平手机会,不过作者也承认作为统治者,希特勒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
09-07
刘员外
保罗·卡雷尔描述人物有个特点,元首乱来,将领被限制临场发挥,士兵们都很勇敢
08-23
德意志的仰慕者
1970年出版的图自然有许多问题与不足,也包含一些作者个人的偏见,比如认为希特勒几乎每个决定都是错的,应该听曼施坦因的,实际上从格兰茨的书中我们知道希特勒并非只会坏事,正是因为很多时候他的将领的主张是错误而他是正确的,才加深了他的固执。不过,作为一本东线丛书,倒也确实符合“惊心动魄”“身临其境”等形容的,只是因为苏联档案那个时代并未解密,因此涉及苏联伤亡等数据几乎没有。
08-10
美丽日语
一些微观的细节描写还有看头,宏观的战役描述就只有军史爱好者才能读得下去了
07-01
奇异矩阵
2023#10微观临摹很出色,在战役态势的骨架下增添了丰满的血肉。不过仍然无法理解作者把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反击顺序对调的写法,咋读咋别扭……还有就是略虎头蛇尾,最后的巴格拉季昂也写得太潦草了
08-28
衛藤美彩
四星半。千秋帝国终于成为了梦想——只能存在于梦中。2.5倍速。
01-01
小C
读起来感觉跟《东进》那本差不多。中间总想点快进键。大的战争场面描写,还是那句话,文学不像文学,史料不像史料。对一些小场景或者小人物的展开反而驾驭的不错,比如从大卢基逃出来的中尉的故事。再版时能不能把正文里所有的“前进!”都删掉谢谢了。前边的《东线文库总序》挺好。
12-11
无忌
如果说上一部是德军战略主动,而本书更多的是德军学会了撤退,即使是被迫的。焦土政策是否被谴责,话语权还是在胜利一方。本书里看到英勇的战士,优秀的将军以及失去冷静而拙劣的统帅。有的人在战争中学会许多,更多的人在战争中如尘土。
10-27
哈尔乔丹的绿箭
二战苏德战争的恢弘巨著!在我心中读到过的最佳战争史书。我在书中读出历史的草蛇灰线,看到那些看似令人震惊、疑惑的种种事件背后,其实是早前早早买下的伏笔,不仅令人拍案叫绝。德军直到中央集群军覆灭前,其实还在不断的赢得局部战役,可是最终输掉正常战争,输掉了德国几代人的命运。二战并未走远,那些导致二战爆发的人类劣根性之源从未断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矣。
11-07
飞船
可能成书较早,我觉得好一般啊
07-28
The Courier
洗头老真的过于癫狂了,保罗的作品都是这个基调
03-01
Jian上眉梢的A
八百年没看过战争历史书了。虽说陈旧了些,好多人质疑作者的出发角度,使用资料的片面之类,我觉得都不影响这是部伟大的作品。终于详实的了解到那个时代博弈背后的故事,原来远比以前课本中描述的精彩。德军像牲口一样的死去,也是震撼。看看那些因为俄乌冲突而重现新闻让我倍感熟悉的地名,渺小的人类,什么时候才能放下狭隘的政见分歧,真正的拥抱彼此?
10-19
余鹏
第三次哈尔科夫攻守曼斯坦因获得一场大胜。但库尔斯克战役失败,成为德军败退起点,之后只是大败和小败的差别了。南部战役,南部集团军群节节败退,但人员基本保留住了。而曼斯坦因因为顶撞希特勒被免职。然后就是中央集团军群的大败,全线奔溃。
01-10
yusen
和《东进》一样,即有整个战场的宏观展开,又有在狂暴战火中单个士兵的英勇无畏。副标题可以是《元首的瞎指挥如何把东线搞砸的》
04-03
庐山罩紫龙
作者评价:1.希特勒:除了犯错你啥也不会。2.斯大林:你还不如上面那位呢。3.曼施泰因:哦,我的元帅,你就是第三帝国的诸葛孔明。4.朱可夫:你……算了。5.德国士兵:哦,我的勇士们,希特勒对不起你们。6.苏联士兵:你们……还行吧,反正挺敢死的。
05-18
张余舟
因为学校图书馆的京东采买没有《东进》的货,只好买来这本“续集”先读。小时候对军事从来不太感兴趣,只是喜欢看看历史。不得不说,这本书加上将近100h的钢铁雄心4纠正了我这个入门者不少关于战争的错误概念,对战争中各部门的职责和协调和战争中行动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本书在整体上保持了足够的客观公正,但是毕竟作者作为德国一方,由于自身立场和资料有限等原因,在叙事中难免产生倾斜。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德军在库尔斯克之后整体战略上处于撤退的劣势,但在克里木战役之前作者罗列的局部叙述几乎都是德军在撤退中大败苏军的事迹,苏军的视角缺失了。作者对战争细节的叙述的确可圈可点,读的时候摘抄了不少动人的片段。
11-14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