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绝顶聪明之人下绝死绝笨之功夫,有明一代文献信手拈来,对于人情世故、官场规矩之悬想体察见情商之高,文学终究是人学,无深切之人生、社交体验和经验写不出此等文字。04-23
  • 喝水没烦恼
    作者下的工夫令人叹服,对明代中央文学实有筚路蓝缕之功。不过这么多明代中央诗文作品读下来,着实挑不出几篇看的过去的。虽说这个话题作为文学史命题十分重要,但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究竟配不配得上嘞?想到作者读了几千明集,叹服的同时也稍有些同情哈……11-15
  • 稚子浴其渊
    赶在叶老师来讲座之前借的,现在才略微读过hh……文史结合的传统当时时顾念在心,绪论中提到的方法和思路十分受用。《箴体、连珠的规谏本位及泛功能化》甚善,当付尧甫。06-25
  • 流惜子
    考证精核,结构严谨,可惜于我实在兴趣索然。较有启发者在于以文学活动切入党派纷争,或可为重审明末政局提供新视角。十多年前能充分利用如此多明代文集,殊为不易。09-28
  • 馀尘Dust
    唉,我真的不了解明代呀……制度史,士大夫文学,文体03-09
  • 事有難言齋主人
    浚源导流,凿石见火。02-10
  • 殊同
    就研究来说,序文的重要性高于正文,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旨趣更为方便直观。文集不做编年其实无法说明某一作者或群体的某一观念是一以贯之还是受到某种现实政治的刺激。因此,分类归纳论述的做法其实违背了作者在绪论部分提出的“回到历史现场”的目标。歌诗对于理解士大夫心态的重要性尚有待挖掘。虽然是制度和文学的结合,但作者的处理仍是以静态的制度去关照士大夫的文学行为,是单方面的政治影响文学,而非二者的互动。这一取法不能说不对,但还是有些简单了。政治、制度和思想、行为应如车之两轴,是联动而非背景与舞台的关系。仅就这一点来说,云中君的实践还是要高明一些的。 P.S 看完觉得明代的文献真丰富。文体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不过这对于中文系来说是常识,历史学好像很少提。06-12
  • 薄荷灰
    博论简单修订后的出版,绪论前三句话充满了槽点……全书一直把正德会典称作弘治会典,且用的四库本,而万历会典用的是万有文库排印本,必须吐槽。。除此之外,文学与史学结合,还是很有启发性的。07-16
  • 打个大西瓜又不
    水平高!单从史料看,材料很广、分析很独到!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作者是从文学这一角度切入,大量利用作家文集这样的史料去分析当时的政治。一个感觉是很鲜活。不是传统的很板正的那种政治史学分析,特别是文人材料,很有意思。第二个感觉分析很缜密,很学术。利用这些文人的史料,就像近现代史当中的各种回忆录、亲历记,但是作者从这些史料当中,有大量独到见解。还有一个感觉,《儒林外史》是用小说、叙述的手法写那是的士林悲歌。而这本著作,确是用学术讲明代的士林故事。因为用的材料,让人感受到一种活生生的真实的历史感。09-02
  • Ruth
    之前说的就是这本书了,功力真的深厚,没有白下的功夫04-12
  • munianli
    补标,去年初看的,叶晔老师的博士论文,他说,“现在看来,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我真心觉得太厉害了啊啊啊。而且老师能把学术文章写得非常diverting,偶尔冒出幽默小故事,一如他讲课。不愧ZJU中文系男神。08-25
  • 南渡錄
    对明人别集下了大功夫,叹服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