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是星星呀
    读完了,虽然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感觉,但是内容还是挺明晰的,可能翻译也不大好,电影、广播和电视三个角度谈苏联的文化帝国特点,但是缺不可避免地被西化,在冷战中无意间被瓦解,想知道有没有俄罗斯本国作者写的那个时代的媒介媒体相关的内容哇~03-07
  • 爱与死的年代
    其实作者弯弯绕绕就是后记写的那套论点,但了解了不少苏联传媒界的往事挺好,翻译是机翻吧,那啥不通,看得眼睛都痒痒,认真点行吗02-14
  • 圈里的人
    翻译的不行,我看苏联的传媒业发展当中应该也是“西学东渐”了的,文化冷战当中,美苏双方多大程度上借鉴了对面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术,我目前有限的阅读当中,还没有那本书帮我回答这个问题。难以量化一直文化冷战评估的难点,希望未来我能读到更全面诠释双方文化互动的著作。09-15
  • 尼采殿下
    以史为镜,对标当下。08-15
  • songtong2010
    先说作品本身,作者虽然分析了电影广播电视在苏联媒体帝国的建立和作用,但副标题呢?感觉作者也就是一个最大众的认知:因为苏联媒体不市场,太过阳春白雪。看下来的逻辑感觉,是苏联精英层确实水平很高,想用媒体来教育大众,但是这不符合市场,不贴近大众,所以失败了。那么后面的推导是进行不下去的,难道好莱坞是用三俗吸引了世界?(虽然部分确实是)大众的水平就是纯娱乐的,那这么说艺术片其实还真的没太多存在价值了。感觉作者依靠的二手和口述史料太多,也就只能描述,其实很难真正进行分析。所以异常难读。再说翻译:研究生的机翻水平,帕斯捷尔纳克都翻不出,你翻译什么苏联题材的作品?很多句子真的是靠猜,难以相信这是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水平。三星也就是最多了06-18
  • 醒来的风车
    阅读体验简直是灾难。译文过于粗糙,语法混乱,表意不清,因此导致论述效果大打折扣。前言提及苏联官方有意建立反大众文化的文化,强调文化的精英性和教育性。第一章聚焦后斯大林时代电影发展。进口片大卖票房维持电影业运行。苏联电影在国际市场上惨败。第二章叙述苏联影迷文化。越来越趋向消费主义和明星粉丝。第三章关于广播,利用娱乐电台分散敌台对观众吸引力的努力遭遇失败。第四五章关于电视,苏联大众文化中最为成功。宫廷电视。电视从业者相信电视对个人和日常生活的探索是斯大林主义之后观众所需的。电视创造的是娱乐的被动消费者。电视从业者顶住压力坚持直播,认为直播保持了电视艺术最高境界。电视文化与资本主义大众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后记对《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讨论有趣。影片提出电视对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表现对苏联未来的怀疑。08-09
  • 曾沐沐沐隽
    用不同的视角给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与答案,冷静地得出见解,这是本书给予我的启示。03-04
  • 觉今非又昨非
    不自由文化的落败 。说实话美国人没有优越感才不对,面对这种货色当然应该有优越感。。不过呢,比比南面邻居,那也是天差地别。07-19
  • 扭腰客
    即便如此,还是比一些国家要好太多07-26
  • 李定国两蹶名王
    书中的基本思路是展示收音机电影电视等现代传媒作为个人主义文化消费与苏联文化管理的集体主义偏好性的冲突,提出一个观点,社会主义文化或者说意识形态,难以适应现代传媒的传播策略。对于国朝的舆论环境很有语境启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北京呢?翻译略有瑕疵,比如有几部电影名称前后不一,重要人名没用通译,但是确实是部很有意思的论著。04-14
  • 头就这么疼星人
    非常有意思。苏联的文化管理很官僚很教条有时候很粗暴甚至残酷,但老实说还是有些品味的。相比之下麽。。。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