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西野鱼竿
    “投降也没能带来真正的解放”08-15
  • 阿呆你个葡萄树
    对二战了解甚少的我,一点点开始通过不同的书加深了解。这是我第一次看城市战的描述。初期充斥着各种数据让我觉得犯困,但是也加深了我对城市战整个情况的细节之处和军事意义上的了解。到了后文,数据转换成了活生生的记录,一切变得真实可怖起来。05-20
  • 曾经巫山难为云
    翁格瓦力·克里斯蒂安的大作《布达佩斯之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百天》告诉人们,这里曾经上演过人类历史上血腥残酷的一幕大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鲜血,每一块瓦砾都染满硝烟,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地狱般的磨难。时间可以稀释了淋漓的鲜血,但历史永远不能忘记。该书全景再现了1944年11月3日至1945年2月13日102天的布达佩斯围城战,用严谨、详实、稳重甚至有些刻板的笔法,完整还原了这场让总伤亡人数接近16万,血腥程度甚至超过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漫长、最血腥的城市攻防战。这出人类自我残杀的大悲剧,其幕后操纵者只是两个人:斯大林和希特勒。05-27
  • valian
    双方死伤太惨啦!特别是苏军在破城之日对布达佩斯的市民采取了残酷的报复行动,抢劫、殴打、枪杀平民,德国在苏联犯下的滔天罪行最终还是由德国和盟友的平民来承担。这场战役意义巨大,它迅速瓦解了德国与匈牙利的同盟关系,战役过后的匈牙利也迅速成立了临时政府参加了对德国法西斯的战斗,德国政治军事形势极度恶化,几乎可以断定德国失去了最后的堡垒,从此刻开始,德国败亡的速度迅速提升了起来,这也是被彻底孤立的最糟糕的结果。05-31
  • 阿鱼
    “就像疯狂跳海的旅鼠一样,这些曾经纪律严明的人失掉了所有理性,冲过这条路,直奔死亡而去。”《特里亚农条约》的签订,失去大量国土的匈牙利毫无悬念地选择与德国站在一起。眼看德国失败,匈牙利的命运已不由自己掌握。布达佩斯围城的一百多天,巷战的血腥,阵地的数度易手,其背后是双方的士兵犹如割草机下的小草一茬一茬地倒下。城内平民在密集的火炮面前更是毫无还手之力。不知道什么原因,模仿者往往比原创者更变本加厉,掌权的箭十字党比纳粹更肆无忌惮,已然被围,还不忘实施灭绝计划,熬过了战争大半段的布达佩斯犹太人迎来恐怖死神。这一场人间悲剧隐藏着匈牙利人的分裂和矛盾,时至今日大多经历者也一直保持沉默。揭开伤疤,回望历史,为铭记,为警醒,为未来。05-26
  • 公子熙
    作者详细叙述了这场二战中最漫长最血腥的城市攻防战。两国元首都将布达佩斯视为其战略的重要一环,为此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作者列出的表格数据来看,这本身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从兵力与火力上德军与匈军明显弱于苏联,战术战略的失误,内部的歧视与防备,使得外围战很快沦为城市攻防战,双方都付出了巨大损失。德匈军队突围是最为惨烈的场景。意志崩溃的守军慌不择路,大量平民裹挟其中。即便是高级军官行进的地下涵洞也并非绝对安全,读起来甚至更加紧张,甚至有窒息的感觉。近百万平民经历了这108天的战火硝烟,他们是无辜且悲惨的,家园被毁灭,财产被劫掠,甚至连生命都被无情剥夺,不得不让人深表同情。本书是一部专业的军事史书籍,许多军队番号和大量陌生的人名地名,也会给读者增添小麻烦,地图望再做调整。05-30
  • 快哉风
    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终究会被作为棋子,在时代的洪流下遭受碾压。“为了错误的事业而英勇奋战就只是延长了必败的战争,而投降也没有带来真正的解放”。07-15
  • 王十二
    抛开意识形态 完整还原战争中的个体 二战中的匈牙利人民 真悲催06-26
  • lily227
    前几章密集、详实地引用苏军和德军的编队名称和各种数据让我对这本书有点“敬而远之”,因为很难在头脑中形成些框架,读了似乎等于没读。于是又重复读…导致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读完。好在之后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作者对惨烈围城之战的描写很全面,也穿插了语句和书信的引用,让战争多视角各方面完整呈现。只是,这加剧了我对布达佩斯人民的悲惨感同身受,无法抵抗,心里真是太压抑了。当时复杂的政治背景让匈牙利所有人同时面对苏联和德国的压制,他们处于一种极其艰难的境地。更复杂的是他们互相矛盾的政治倾向,最可怕的是,最绝望的是,无论怎样挣扎,无论如何抉择,似乎都不会有更好的结局。即使是几十年之后,我再阅读作者的这些文字,也能感受到那种混乱与无助。07-07
  • 太政大臣高平太
    感觉战役本身还挺没意思的,一场远超红军预料的、漫长的围城战。但凡让英美来一次东线的这种大型攻坚战,即使不是一败涂地也至少是损失惨重,他们的意志承受不了过大伤亡,连突出部战役这种也就死了万把两万人都能哀声遍野的,对比起东线来说简直就是渣渣。不过战争结束时红军士兵个体的一些表现和行为还挺有意思的。07-06
  • greatabel
    德3在1945年3月还能发动春醒,失败真是非战之罪,画家在劣势时候 往往野心和实力更不匹配就判断力更失常,基本是靠想象指挥了:没有空中优势、原料即将断绝、山路泥泞,苏军占据伏击区以逸待劳,德军只是因为政治原因 不顾军事现实去千里送人头而已06-28
  • 鮀城書蠹
    硬核军事史,军迷应该喜欢。图片做成画册形式也很好。06-28
  • 韧勉
    长期以来二战欧洲东部多关注苏联、波兰境内争夺,殊不知布达佩斯之围是二战最持久最血腥的攻城战,对守城部队和犹太人的绞杀、对本地百姓与城市的毁灭,其惨烈程度堪比中途岛。即便在今天,历史造成的思想包袱仍然很沉重。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是,很多平民不愿意讨论他们在战争时期的悲惨和屈辱经历。布达佩斯这种城市战与其他战斗形式相比有很多不同。野战可以很快分出胜负,但城市战可能要打几周甚至几个月。防守城市的一方占有相对优势,其中一个原因是公共设施是逐渐崩溃的,士兵和平民都可以坚持很长时间,尽管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另一个原因是进攻一方在混乱的建筑群中比防守方更难找到道路和方位。巷战中,指挥部往往会失去对部队的控制,作战分解为很多小规模行动,由排连级的指挥官领导。重武器的效用也大大减弱,往往只有通过白刃战才能消灭守军。07-05
  • 赵客
    这是一本军事史之书,书中多作战地图。作者写得很细,参战德军、苏军、匈牙利军各自统帅和重要人物都有小传。能看出来,作为一个匈牙利人,作者对待苏军和德军的态度都不怎么喜欢。06-10
  • 宝木笑
    对我们来说,布达佩斯战役很陌生,但那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漫长、最血腥的城市攻防战之一。翁格瓦利·克里斯蒂安通过详实的史料重现了当时的场景:从1944年11月3日苏军出现在郊区到1945年2月13日他们占领布达城堡山,一共持续了102天(市内的战斗于12月24日开始,持续51天)。作者进行了横向对比:柏林两周陷落,维也纳只坚持了五天,其他德国“要塞”,如柯尼斯堡和布雷斯劳,分别是77天和82天——布达佩斯战役的血腥程度只有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华沙战役能够与之相提并论。而更高的书写水准则体现在作者对宏大叙事和局部细化的把握:他让世人看到布达佩斯之围背后苏德美英最高层之间的博弈,又让世人感受到在这场浩大战役中布达佩斯普通市民们的整体状态——这两者的断崖式落差足以让任何人都诅咒战争。06-28
  • 药师
    突围一章中亲历者的描述非常恐怖,状如地狱。有一个细节是战役结束后,苏军即开始对匈牙利康米人员进行了清洗,尤其是掌握了卡庭信息的那部分人员都被处于极刑。这就让我想起前两天还在为某事件辩护的文盲,他们没搞懂的是自己的意见其实毫不重要,事实上单单是提起这件事就可能让你身陷囹圄。06-06
  • 卡桑德拉大乔
    前一半是翔实、细致的战争史,后一半是时代中,战争下团体、组织以及个人的命运描绘,全书的内容与层次足够丰富,也包括一些带有立场的评论,但总体上来说,没有太多意识形态的偏见,比较充分的还原了布达佩斯之围。战役过程的描述,主要是立足德军及匈军的视角,其中有穿插历史人物的话语、书信等私人材料,丰富了内容,但也降低了战斗叙述的流畅度。后半部分聚焦了战争中德军、匈军、箭十字、犹太群体、抵抗组织、变节人员等不同群体的状况以及他们无法掌控的命运,对战争中非战斗情况的描绘,应该是本书很大的一个特色,也脱离了一般军史宏大壮烈的氛围感,更多的是对战争下,每一个个体悲惨命运的惋惜以及对政治宣传中宏大叙述的讽刺,两个流氓国家,或者说两个流氓独裁者,将几千万人带入人间炼狱,生灵涂炭,胜利者的正义一文不值,令人深思06-02
  • 小糊涂神
    看完全书的印象如下:乱!乱!乱!惨!惨!惨!苏联红军狂冲猛打,德匈联军亡命死守,平民裹夹其间无辜受戮。一片乱局之间,阵地反复易手,人命被视如草芥,德军和苏军将领机械执行元首和领袖的严令,匈军则随波逐流听天由命,完全看不出任何一方有丁点指挥艺术。这场战争唯一的意义在于元首和领袖之间的较劲:无论是对元首还是对领袖来说,布达佩斯都是一个政治问题。元首梦想通过在匈牙利的战事保住第三帝国,领袖则试图尽可能地扩大地盘。透过战争迷雾我们看到的只是人性之恶:对犹太人和战俘的屠杀,对平民的抢掠和虐待,双方狠起来连自己人不放过。作者虽是匈牙利人,但立场客观,既书写了战争的苦难,对自己民族(箭十字党)犯下的罪恶也毫不避讳。这不是一部简单的战史,而是见微知著的反思作品。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