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17 Winters
    前半本简直是地狱,类似于演讲稿似的流水发言+非常可怕的翻译+翻来覆去讲的啰嗦话,该看这本书的是男人而不是对一切深有体会的女性。感觉看这个作者的书也是一种“情绪劳动”,打着女性tag怨气十足地提出不公却不曾试图改变,竟然还一个劲地在反省自我,并且不停给男性找补包容。比如“女性持续传递着一种错误的信号:男人就是搞不清楚状况;他们永远不会做女人做的事情;他们缺乏承接情绪劳动所需要的先天技能。这种错误的信号也束缚了男性。”了不起,很爱把男性塑造成一个傻白甜,但有多少人是故意逃过家务育儿把压力丢给妻子的?在平等关系下不该光看性别而该强调相互尊重理解!不想用婚女嘲笑作者,但当已婚的作者琐碎地列举家长里短抒发自己的负面情绪,哪怕从家庭角度也不肯主动改变。在三八节读完这本书真是太晦气了,简直浪费时间。03-08
  • 把噗
    情绪也是一种劳动,减少女性内耗,男性难逃责难。08-28
  • 传奇小队长
    速览完了。作者虽然把主妇面对的问题说的清楚逼真,但还是有点奴性坚强。这种主题的书每一章都要盛赞丈夫,把丈夫夸上天。当然我理解这就是她说的改变伴侣的一环(同时又构成一种情绪价值),但是本质还是驭夫之术,把丈夫当儿子教。等于承认伴侣作为一个优秀的大人却没有正确认识现实问题的智力能力。09-09
  • 扭腰客
    切入点很好,可惜开题后不久就写歪了……09-08
  • 祝羽捷
    “情绪劳动”虽不是新鲜概念,但这本书指出了并非只有在公共领域的女性在承受着情绪劳动,其实在家庭内部生活里女性也在承担着情绪工作——不公平的家务,无休止的自我牺牲都在消耗着女性的精神和情绪。所以女人们,不要再做家中唯一的自觉的“操心者”了。09-30
  • 桃花石上书生
    这本书超好的,我们每天被内耗的女性的“嘴替”,很多平常说不明白的话,都被作者说清楚了09-18
  • 新星出版社
    情绪的付出也是一种劳动。打破传统性别分工,揭开失衡的情绪劳动真相。“相比倒垃圾,注意到何时该倒垃圾才更重要”。08-21
  • 祁十一
    一本看了很久想要5星推荐的书,它解答了我的很多疑惑,让人重新审视我们从小在父权文化规训下的一切观念。就像书中所说:参加毕业15周年的同学聚会,她发现,许多原本前程似锦的年轻女性,在毕业15年后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她们成为家庭主妇后,从大学学到的技能大多毫无用武之地。即使实现了美国梦,依然过得不快乐,有房子丈夫孩子,依然有难以言喻的失落感。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传统的家庭和婚姻模式并无向往的原因,即便我没有经历,却很明显地感知到了:除非我能找到一个能看见他人看见女性共同分担家庭事务把这看成他生活的一部分、是应尽义务而非帮忙的男性,否则我就会和绝大部份女性一样,不知不觉陷入婚姻中无尽的操心、情绪和心力的劳动和消耗,而这一切还得不到理解和价值认同与回报。我太清楚这不是我想要的。力荐给所有女性和男性的书。11-19
  • 風箏
    最初接觸「情緒勞動」這個概念,是在霍克希爾德的訪談裡,當時就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尤其是作為一個特別在意他人感受和评价的女性,找到了能概括自己細碎經驗的詞彙時)。我們的社會和文化假定,情緒勞動——如統籌家務、規劃出行、安撫家人情緒、留意家人喜好、營造溫馨氛圍等,是女性(特別是母親)的「責任」;而男性做同樣的事情則是「幫忙」,因此會受到贊賞和表揚。女性日復一日地承擔這些「勞心費神、持續不斷、不被看見」的勞動,不僅不會被贊賞、毫無價值感,且稍有疏漏就會被批評,於是內化「社會預期」的女性承受著來自自己和社會的雙重壓力。//各種瑣碎的情緒勞動在母親那裡是有「關聯性」的,在父親那裡卻只被視作一件件微不足道、無足輕重的「小事」(她們不就是洗幾件衣服嗎?)。看的時候不斷想起媽媽,如果她能看到就好了。11-06
  • Shaofa
    如果顶着说他们也累了,也需要理解和休息,那就刚好中了作者搞男女对立的圈套。作者能否跳出过强的性别因素,深入地分析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跳不出,就还就只是流量10-21
  • 摄氏233度
    2024已读17: 最开始是在听播客随机波动时种的草。书读起来很流畅,作者用自身的案例提出了情绪劳动这一概念,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亲密关系和我父母相处的情况。很多问题找到了原因!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和同性朋友合租总是能够很融洽,但和伴侣同居却总会有大小不断的争执。当然一方面是对对方的需求不同,同时更多的是在异性恋关系中女性总是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和情绪劳动,但是伴侣却对此视而不见并且不愿承认其价值。而同性朋友合租总是会互相考虑并照顾对方的感受。在阅读中,作者提到她为了给自己新出生挑选适合的东西而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学习时间,而伴侣完全没参与时,我不禁也想到自己,忍不住发了一顿脾气。现在想来虽然影响了心情,但是却很重要,至少能够让对方开始有所意识。这本书让我启发很多,大概会进入我的年度十佳推荐。03-11
  • 艾大荀
    跟我的预期还是有一些差距。情绪劳动这个命题本身很有价值,但是书中作者没有进行太多理论性的建设,而是描述了许多生活中的情绪劳动的场景,描述太多同类型场景只让我觉得看得有点疲惫。而且,作者一再强调“我的老公已经比大多数男人好很多了”又让我觉得很烦躁,相关发言单拎出来放在豆瓣都是会被骂的程度。但对于许多女性来说,这本书确认了她们的付出和辛苦,这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05-15
  • 梦话患者
    我对本书抱有错误的预期,以为它是一本较为严肃的非虚构社科类书籍,不用太严肃(毕竟都叫fed up了),但至少要像《东京贫困女子》的程度。而实际上这本书更像是带了些女性主义的《坏女人有人爱》,本质上更像是一本驭夫之术。另外,作者在一本主题是“女人要学会拒绝情绪劳动”的书里疯狂情绪劳动(全书不断夸奖自己的丈夫多么努力多么爱孩子)的行为让我想到前阵子《怒呛人生》里的Amy,她做了新发型以成功者的身份对观众大谈“You can have it all”,但她们的婚姻究竟如何,就只有她们自己的心里清楚了。09-19
  • 山海
    拿到实权,然后重新定义规则。不要总想着去教育男性,他们有自我教育的义务。11-06
  • 赫恩曼尼
    所谓情绪劳动,就是为了确保每件事情能够顺利完成而承担的精神负荷,背后隐含着无形的心理付出。对大部分女性而言,分配事务、顾及周围人的情绪是她们从小接受的情绪训练,它像紧箍咒一样要求女性尽善尽美(尤其是家务)。而社会评价男性的标准往往是事业、进账,他们面对家务的态度是方便、必要、非分内之事、帮女人的忙。“男性往往把情绪劳动视为达成目的的手段”(比如求爱),而女性则视其为一种存在方式。在作者看来,这就是结婚会让一段平等关系变为女性单方面抱怨的根本原因——在家庭生活中,人们觉得男性付出情绪劳动是进步,而女性做同样的事只是尽本分而已。其负面效果是:对女性理应付出更多情绪劳动的期待,助长了强暴文化、容忍文化;以及,很多家庭都有一个放手不管的爸爸和一个满腹牢骚的妈妈。可认清现实只是第一步,然后呢?02-21
  • h
    很想给五星但实在给不下手,对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和扩展非常值得五星,但观点经常重复,目录的区分基本没用,关于情绪劳动的文化预期对不同人的规训、情绪劳动构成生命体验、放手与信任等语句重重复复,结构很散;对情绪劳动的倡议像鸡汤;对情绪劳动的根源“阶级”的追问不够尖锐和凶狠,绕到最后还是合家欢茶话会,我邀请你拥抱love and peace,你邀请我开启全新人生,而很明显这无法为我们争取改变;矛盾也不少,例如声张要肯定情绪劳动的价值,却不要求男性应更在乎周遭人的情绪,而只要求女性不要那么在乎、别怕得罪人。感觉本书缩成现时二分之一的篇幅才是合理的,期待更精炼更戳中贫富阶级丑陋面的表述,此外我更好奇作者从女装副店长到取得大学文凭、成为记者作家的阶级跃升。为了搞清书有多差甚至想学close reading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