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韩泰瑜 吕生
    理论体系完整、思维严谨、文字功底深厚,加上作者多年顶级媒体机构任职经历,读起来有滋有味。02-10
  • 粗腿兔子腿粗
    戈培尔的工具无论多么先进, 多么牛掰,不过是承载纳粹主义思想的载体。05-13
  • 偷走我的秋
    一直在做传统媒体或者政府宣传口的官方人员可以读一下,还是比较好的一门入门作,能学到的东西也就三审三校和记者的一些工作经验,其他用处不多,概念而已。01-08
  • 青春阿米糕
    读完这本还是大有启发,有干货有案例有人情,马上下单了另外一本吴老师著作03-05
  • 夹心饼干
    一本很水的书,不推荐11-23
  • 脑壳昏
    编辑流、社交流、算法流,内容分发的三大主流方式。10-15
  • 逍遥客乐逍遥
    源流说的提法有点心意,不过对“源”还是停留在表面,虽然不提倡标题党,核心还是在讲“标题”“流”是用户阅读习惯,还有一个也是“流水席”,一个新闻都是流水席12-30
  • 一颗珍珠
    可能我不是这个专业的,想了解一下,但有感觉有时候我是软件的使用者,那个被算法算的的用户03-05
  • 铜镜印无邪
    了解工作对象,当作工具书看。作者梳理了一遍主流平台的算法及推荐的进阶之路,可以当作参考。相似类型书舆情处置章节都会标记下来做重点了解一下。09-24
  • 叫我larry!
    高情商:内容浅显易懂低情商:太水了,只适合初学者另外: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的迷之自信,太让人难受了...10-27
  • 乱世浮生
    编辑体例太散了,抛去花哨的概念,实例和干货不少,对信息推荐、审核、舆情等问题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05-07
  • 小舞
    干货很多。其实技术的发展已经消弭了信息传播介质的差异,大家站到了同一个赛场,工具都是一样的,谁没有传统的包袱,谁没有转型的阻力,谁就能够活下来。11-21
  • 小九
    书没有读,听的是这本书的公司课程。01-03
  • eugne
    还是觉得前面两本受益更多。01-08
  • HackenL
    说实话,是适合对内容分发平台、内容逻辑不熟悉的初学者阅读,通过一个资深老编辑的眼光,看内容的源流。经常引用古诗词跟名人名言,倒也不能很好给观点提供佐证,显得逻辑性没那么强。12-07
  • 书中自有一间屋
    3.5吧,有具体的经验之谈和操作。08-10
  • 狷介
    关于源和流的定义是内容的本质。围绕这两个的论述却没有很好地展开,只是一本相关文章的合集了。书很适合跨专业做政企做宣传的从业人士做入门用,互联网相关的内容少之又少。04-01
  • Matti
    可学习可借鉴。影响最深的有:调查记者如何深入调查,如何在两会抓住机会采访各级别委员,一点资讯和头条的冷启动分析。另外,作者能背1000左右的诗词,积累的确深厚。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