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不需要太多经济学背景知识,只是了解和见证,不算太乏味。06-28
  • 懒喵读书
    三天决定了世界经济格局…的确是“大事开小会”01-16
  • eulb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背景,当时美国国内遇到了从没见过的滞涨,各种政府敢干预市场的措施也层出不穷(不看历史真的很难相信自由主义灯塔其实价格管制产业补贴啥都玩过)二战后的固定汇率也已实行了2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也算大势所趋了,只是实现过程真心显示了美国的霸权,不得不服04-09
  • 薄暮秋风起
    塑造今日世界的尼克松冲击,在决定世界命运之时,美国领导人的轻慢与乐观一如今日04-06
  • 陆吴双
    见证历史 很喜欢这类写法,之前对《大败局》和《变量》评价不高,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把历史用细致的镜头细节进行陈述,把读者拉进历史,如同亲历,不说教,不煽情,让读者自我判断,体会到伟大时刻是如何产生的,52年前的戴维营普通的周末,开创了历史,必将影响深远。其中主角尼克松,之前广为人知的是对中国的破冰之旅,达成越战停战协议,“水门事件”丑闻。其实最关键的是这次戴维营的三日,结束金本位体系,从而进入金融美元霸权体系。如同中国经济进入现代化,93年朱相的分税制改革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房地产、国资委都是发源于此。同样,在人类历史上,货币常识上都需要依托实物,远古开始的铸币,贵金属,就是解放区也需要用小米做背书,直到这次戴维营会议后,拉开了用政府信用背书,其实是华尔街金融集团主宰的篇章。02-04
  • Lin
    1971年的三天小会,金本位的终结和法币本位的开始。通胀缘起于LBJ的大型社会基建和石油危机,triffin dilemma很快变成了现实:没法要求一个货币既能维持国际合作秩序(固定汇率),又是单一国家的竞争优势(浮动汇率)。反复读的细节是尼克松管理团队的目标讨论,选票是所有思考的原点。因为国际贸易只占美国当时gdp的5%,所以哪怕给所有合作伙伴统一加10%的关税也无妨(可以作为和其他国家谈判汇率的抓手),因为怕分布式方案无法彰显出领导人的英明神武,所以决定一蹴而就搞一个内部物价管控+降低预算,外部加关税+停止黄金兑换的全面的方案(哪怕无法落地)。对大政府无比担心的共和党人也为了短期cpi的下降发起了全面物价和工资管制。现在感觉不存在什么理性战略设计,都是核心人员利益的博弈,越大越是02-05
  • 陈钢
    聚焦Nixon Shock前后,总统,财政部长,央行行长,外交官等各自的面对的局面。02-07
  • 飞翔的小黄蜂
    美国在尼克松时期要求西德、日本等进一步承担国际义务并谋求国内利益,而后对政府内部各方在政治、经济、外交关切进行了背景铺垫,国外打破布雷顿森林体系双挂钩并要求美元贬值增加出口,国内进行价格和工资管制并对美联储施压维持低利率,一揽子措施谋求连任……ps尼克松时期和特朗普时期的某种对应也确实很有意思04-15
  • 张勇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我们或许听说过,但是导致这一结果的诱因是什么我们却并不一定十分清楚。时值美国经济滞涨时期,尼克松寄希望于通过一次重大的经济领域变革来赢得选举的同时并试图解决全部经济问题,尽管遭遇了种种批评,但是美国及美元彼时的强势主导地位仍能让其有很大的政策执行空间。三年疫情或许又是一个新的变革起点,地缘冲突,贸易保护注意以及愈加强烈的民主主义,将全球经济和政治推向了波动的高潮,或许此刻的我们已经身处风暴中心,即将迎来又一次新体系的建立与旧体系的瓦解。01-07
  • 鱼的九思
    会议前后交代得很清楚,所谓历史性的一刻往往是在当事人举重若轻甚至并不自知的情况下发生的,也许正因如此,会议本身倒显得没那么戏剧性,只能通过事后分析来说明它的重要性。01-11
  • 猛犸猪
    喜欢这种精心刻画的手法。作者对人物和场景做了充足的铺垫,可惜三天里的故事或许仍是敏感,正戏厚度不足,反倒让读者留恋铺陈时的那份期待和想象了。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