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Asok
    第一遍精读了第三、四章,战争阴影之下的仪式、献祭和屠杀,后面写“熊猫”的部分政治分析很透彻。序言的理想很高很满,但是看下来好像还是差了一些些,还是有很多游走在“动物操控史”的做法。不过,回到动物园史料的挖掘和生态现代性的探索,整本书基本已经做到极致了。感叹人家动物园对档案整理的重视和提供程度……12-30
  • 惨绿pigsNout
    以20世纪位于东京的上野动物园作为切入点。在战争初期,动物园被用来鼓吹军国主义文化;在帝国处于崩溃边缘时,动物园通过秘密屠杀动物却举行哀悼仪式来渲染“献祭”,试图激发市民决一死战的勇气;在战争结束后,动物园仍旧要承担起宣传和平与外交的责任。无论在哪个时期,动物园作为一种人造的“自然”景观都是一个服务于政治的存在。作者将“生态现代性”和“人类世”两个概念贯穿全书,探讨了自然与社会二者之间互相交织的复杂关系。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动物园大屠杀》,屠杀大象的细节让人不忍卒读。读完此书更加坚定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再去任何一家动物园的态度。。02-07
  • 55
    很震撼,事件本身也好,解读也好,都很炸裂,突然理解了《拥抱战败》里一些民众的反应,两本一起看会很有收获,或者说《拥抱战败》先看,再看这本,会很多联动。战争期间,上野动物园作为战争的宣传工具和财政收入,处处为军国主义服务,平民和儿童从小受到这些宣传的影响。到美国轰炸东京,动物们被殉道文化服务,赤裸裸的杀害还要被建构为自我牺牲,又是被迫为了战争宣传服务。战后,国民和儿童的行为和感情被管理者利用,又再次被利用,小鹿斑比和熊猫和大象等主要形象又支撑起动物园。动物园一直都不是简单的人与自然的中间区域,它成为外交,市场,教育和娱乐的舞台。结语好看,值得一看再看。02-09
  • 陈点点
    3.5 无法理解日本当局为适应天皇崇拜的需求,而对无辜的动物进行大屠杀的行为。02-05
  • 不系之舟
    以上野动物园这一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历史变迁分析其所折射出的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从第三章开始阅读状态渐入佳境,印象深刻的有在屠杀命令中积极尝试疏散援救的动物园员工、对天皇其象征意味的解构、官方借由动物园这一媒介对战争后方尤其是儿童的理念灌输、熊猫所反映的生态现代性的脆弱和矛盾,我们因迷恋而产生的消费热情助长了生态的恶化、而栖息地越发式微的珍兽数量越是稀少我们就越发迷恋其中。大致脉络:区隔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政治化-帝国战利品的隐喻投射-鼓动战争文化-借动物园屠杀讲述牺牲和殉难(进入战后全面动员)-战后熊猫热潮、外交-生态保护。02-01
  • 頨譞
    动物意象在现代日本无处不在。如同20世纪的美国孩子如果理解不了Z代表Zebra(斑马)就没法学习英语字母表一样,日本的孩子如果不明白A代表ahiru(鸭子),抑或TO代表tora(老虎),就不可能学会平假名五十音图。这些经由父母的推广而在孩子当中加深印象的平常事物,被以各种方式赋予了政治色彩。“老虎勇猛得如同(我们)在中国战场的士兵。”在20世纪40年代的一张儿童识字卡上有这样的一句话,将阳刚气概和帝国感知注入认读五十音图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活动中。经由这些手段,远在日本年幼一代前往动物园参观之前,这种生态现代性的文化政治就已经被灌输下去了。02-04
  • 西南季风
    米勒以其颇具人文关怀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作为日本国家文化代表之一的上野动物园,在对外侵略时是如何将自身打造成官方意识形态宣传机器的。上野动物园及其中被展示和被屠杀的动物为人类着手道德衡量提供了标准。战时日本不仅通过国家动物园打开了实践“总体战”的新动力,也为“后帝国时代”的人们否定战争、反对战争和质问人性留下了依据。10-29
  • Kju:17
    什么都处于政治下。他们带它来,人们爱上它,他们处死它。10-27
  • 乌鸫
    一章篇幅的动物园大屠杀细节,太震撼了~其他动物园的历史和定位、熊猫倒是新内容不太多。01-18
  • 仓木小幂
    对日本的帝国主义殖民历史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人类坏!动物好!12-24
  • 商山葱
    译者努力,译文看似流畅,误译颇多,有常识类(比如把美国橄榄球翻译成足球),有专业类(涉及阿甘本的地方基本都有问题)。最难受的,涉及支地,删篡多处。出版环境恶劣啊。别买实体。还是值得一看。一方面是现代性新空间研究(动物园、电影院、公园、图书馆等近年研究热点),一方面又通过动物-人类的二元出现联动生命政治、凝视。结合震荡十足的近代史,可发挥的话题域足够广。大屠杀一节最有震撼感,总体战的笼罩。人不过也是两脚羊罢了。02-19
  • 波橘猫云诡
    (光启这个系列挺好的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