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计量史学的前景和得失,端赖作者的史料修养与整体把握,毛氏应该说做得很好,但功力不够者恐不易模仿。从北魏到宋初,拉出一条宏观的政治史发展脉络,总体很有启发,也发现不少错讹,应是手民之误,希望赶紧增订再版吧……10-10
  • 日常
    大一写课堂论文时翻过,启发非常大,打开了一面新世界。台湾学者和大陆关注重点还是有所不同。12-31
  • 豆友194947322
    @2017-06-02 14:43:5403-30
  • 空山
    人物排梳之繁密,归类之整齐,论证之迂回萦绕,对比结论之平淡,颇令人难置一语02-04
  • 燕南越西
    每篇写个结论真的是个好习惯,像这样一篇文章动辄一百页,没个总结读到后面都忘了。P476把周祖谟写成周祖谋了12-24
  • 笑望江湖
    第一次真正细读台湾历史学家的著作,没想到这么精彩,作者毛汉光是昔日军统大特务毛森(人称“三毛一戴”)的儿子,虽然在学术界,但这本书仍然鲜明体现出一代军统巨头的家传本事:头脑冷静思路清晰,看问题入骨三分,尤其擅长分析权力格局下的细微心机,宛如日系推理小说一般精妙,五胡十六国始终是我最感兴趣的中国古代题材,他写的格外生动,史料搜集细致,功底扎实,说服力强,文笔也跟大陆(优秀)学者风格很相似,大部分篇幅都围绕宇文泰和高阳这两位相爱相杀的乱世枭雄展开叙述,这种纯学术专著的阅读门槛略高,适合熟悉南北朝历史的读者欣赏品味04-12
  • 豆瓣酱
    虽然有些观点不认同,但毛先生这本书还是不错的05-15
  • 未济
    读《魏博二百年史论》《五代之政治延续与政权转移》11-09
  • 某某佳哇
    收集和分析了一整本书的史料和数据为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做脚注。数据和资料整理多了,总能发现一些东西的。《魏博二百年》以魏博为个案分析其内部阶层演变,获益颇丰。10-21
  • 冢虎
    陈氏框架之政治理论部分的实操。写得很好很朴实,用来入门打基础是很好的,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老老实实做学问的。东魏北齐拥有邺城和晋阳同时作为政治中心的这种双中心制可以上溯到北魏,罗新《王化与山险》一书中专门有一篇文章论述北魏政治中心的移动,大致来说,这种制度可能是游牧民族冬营盘和夏营盘制的变种。这种制度被承袭下来,隋唐时期尤为明显。到了清朝,双中心就变成了北京和承德。04-05
  • 寒鲲
    以政治学之理论剖析北朝、五代之地域集团,深化陈氏“关中本位”之理论,强化北魏之云代并肆本位理论、朱梁之河南本位理论、唐晋汉周宋初之河东河北集团理论,并对西魏府兵制有一番极其精辟的深化论述,实乃毛氏论著中最为经典的一部。02-21
  • Michishirube
    一系列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中国中古史竟然如此惊艳……02-28
  • 利物虎
    毫无贬低前人的意思,那个时代写出这样的书很不容易,但是现在再这么写,我老师非ko我不可。04-16
  • abing
    一切都是集团,倒也颇符合国人混圈子的习性06-07
  • Tacher
    仇鹿鸣魏晋南北朝隋唐名著选读第三阶段书目。本书先从绪论总述作者关于中古核心区域和核心集团的理论,接着根据各断代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和解释,范围上溯北魏,下及五代,兼叙南北,把中古时期主要的政权性质和政治事件都讲了一遍。除了对前人理论的展开和补充外,作者广泛采用了计量第社科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史料重新进行梳理,以表格和数字的形式来呈现出一个集团内部区域、阶层的势力分布。当然,大多数的结论与传统观点并无多大背离,但是细节处的精致却非一般的文字描摹可以媲美。对于我来说,计量的方法有时感觉较为繁琐,而且样本量其实不会特别大,大多都是几十,能到上百已经很少,加之本身传世史料的选择性,本身难以做唯一的史料说明。但是,这一方法所给出的精确印象,却能更坚实地补足原有结论,高度的重合也让人惊叹所谓历史的“必然”。07-26
  • libertyfromdee
    毛先生运用历史计量学的著作,当时一看可是令人耳目一新,震撼不已。但细细思量,魏晋至唐代所遗留下来的史书仅仅就正史一点点而已,再加上些墓碑铭,材料不足,而且怎么处理资料的权重问题呢。历史计量学在处理古代中国历史上,只是听起来很美而已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