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尚水堂
    以“基体论”为基础的方法论阐释。从实践上来讲,至少要打通清史与近现代史,从长时段的历史演变来分析近代的脱胎和困境。05-25
  • 麂子
    日本人写的中国思想史方法论著作,优点是能从世界和东亚的眼光看中国,获得具有理论思维的经验。但毕竟是外国人写的,不论是思维还是措辞读起来都不是很流畅。06-20
  • von
    真正自由的中国学的目的不应该被消解于中国或自己的内部,而应该超越中国,以中国作为方法,就是以世界为目的。沟口认为日本汉学,尤其过去儒家的研究主要为哲学系的学生来承担,宋学以降的理、气、心等概念的研究已经取得诸多成就,但是这些概念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动向的关系却少有研究,而政治等方面内容的研究则由东洋史系的学生来负责,二者缺乏交流。沟口也认为日本在研究宋明学没有意识到其研究本身就是外国学。虽然中日的宋明学在诸多概念上有相同处,但是如果把中日的政治、社会体制也纳入视野的话,二者的性质则是完全不同。对于儒教的复兴,沟口大致认为:儒教在政治、经济、思想层面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与民主主义以及私权的土地大锅式、大共产主义相结合,既人人总体的民主,而个人的自由则被忽视。10-11
  • 历史理性
    针对的是日本的思想课题09-10
  • Heaven
    有意思的是沟口雄三与柯文在接近的时间、互不相识情况下表达出了类似的观点。03-10
  • 短章
    沟口的视角都挺独特的,而且对史料的运用也很有意思,比如研究洋务运动,不从那些大人物入手,而是挑了一个反对洋务运动的非著名人物(郭嵩焘任驻英公使时的副手)来剖析,结论还挺新颖。当然,与书同名的那一篇方法论写作更是值得一读。07-03
  • 小城鱼太郎
    以中国为目的之所以不可取,乃是由于实际是以日本为目的;但以中国为方法,只怕根子上还是要“正确地”使日本成为目的。在沟口看来既然无论怎样的“西化”都只能是在“前近代的胎痕”制约下有所去取地发展,真的不会导向一种宿命论的相对主义,以及对现状(大中华)的旁观式确认?在后一点上,沟口和唐德刚、黄仁宇倒是同调。03-07
  • 安提戈涅
    视角所引发的,是身份认同与话语权的问题,毕竟影响的焦虑挥之不去。为了摆脱欧洲的研究影响,沟口雄三力驳那些已被命名的身份、已成共识的定论。“作为方法论的中国”的提法颇为鼓舞人心,它本身就是自我反思性极强的东方学、中国学反思。12-05
  • Donald
    有些见解很好,就是读起来太痛苦了,所谓日式中文?08-17
  • gawe
    将诸种概念还原到历史的具体语境中进行重新的界定。不将中国今现代的共和当作与古代传统决裂的过程,而认为是从明清至今的权力分散至乡绅阶层这一传统的延续。洋务运动也必须被纳入到这一环节中来进行理解。近代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兴起主要是应对西方的冲击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反应。民主、民权与社会的建设是中国走向文明的关键。04-13
  • 南池子
    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论—冈仓天心的“亚洲一体”论【竹内好的“近代的超克”以及津田左右吉的“东洋现代思想”】;此外,《竹内好全集》第四卷的《何谓近代》以及津田左右吉的《支那思想与日本》。10-25
  • 螺丝இ
    沟口循循善诱的行文方式:我们目前的研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个被讨论的概念在中国的原初语境中是怎样呢?(各种分析)→让我们回到这个概念在当下研究中的阐述(各种举例),发现你们的问题了吧→那么我们怎么办呢?不用急不用慌,沟口叔叔手把手教你构建辩证的文化相对主义,和我一起念:“以中国作为方法,以世界作为目的~”06-05
  • 57
    逻辑体系相当完备,与日本学者的论战,对许多中国人的既有世界观、方法论带来同样的冲击——寻找一条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内在线索。更受益的是情感上的震动,他的问题意识来自日本,落脚于中国,背后还有作为整体的东方。三言两语说不清,继续找他的书来看。被深深吸引。06-23
  • 兔子晴
    从思路上看或可概括为两条主轴。第一是对全面肯定/否定的否定,即“一个全面否定或者全面肯定自己的历史、无法将自己相对化的人,也不可能客观地、相对地来看待他者”,如对津田支那学原理性和异别化的肯定、从公与私、国家与天下等角度批判“洋务-变法-革命”的阶段论等;第二是企图摆脱欧洲的“幽灵”,直接体现为“作为方法的中国”。欧洲似乎始终是亚洲知识分子心中挥之不去的重压,如沟口所批判的,无论是对欧洲的憧憬,还是对将非欧洲的落后视为一种超越,都只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表里两面。但沟口所提出的“以中国为方法”其实也是这种牵扯的反向作用。全书论述的逻辑性之强让人非常过瘾,明确指出反对对象的做法应该让那些动辄抬出“很多人认为”的学者脸红吧。对王阳明和李卓吾了解的太少,亟需补课⋯⋯02-05
  • 海阔天空祝沽笙
    沟口先生写的是一本很迷人的书。他的关照视点很有意思,持典型的反欧美中心论,主张站在中国自身的历史进程中去研究中国,而在更大程度上则是将对东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中国的命运,与日本实是休戚与共。这一思路在今天看来当然已不新鲜,但对二十年前的学界而言不啻为一方消解西方崇拜症的一剂良药。沟口先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也很有研究,文中经常能看到一些新鲜独到的观点,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他对晚清史事的理解还要超出本国史学家一截。第五篇同题的方法论一文乃全书精华,我们这些治本国文史的人,真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到底应该怎么被研究?04-30
  • 愚公
    沟口这本书写得并不平静,他必须面对传统汉学、西方汉学的挑战,也需要面对刚刚与日本建交的中国学者,那么日本的中国研究,他的特点究竟何在呢?沟口回避了这个问题,而是通过对欧洲汉学、日本传统汉学以及中国自身的研究,来构建自我研究的特征。其实这种批判建立的方法,并不罕见,甚至我觉得挺正常。通过批判来凸显差异化,从而以此构建日本的中国学研究。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推论,日本在战前的图谋如果实现,那么他们战前构建出的中国学,其实就是自我叙述了。所以,沟口说日本中国学缺乏自主观念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此。中国毕竟是中国,而不是被日本吞并了的中国。09-23